如何转化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

如题所述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我认为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学困生在学习上的一般表现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的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习,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严重地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即要注重“情感”,又要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用心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不仅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起到使学困生精力集中,记忆深刻的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通过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学困生上课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和分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 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困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袭作业,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练习,题目以基础题为主,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到强化、调节作用,并且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青少年,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赏、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性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教师要关怀学困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消除教师和学困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帮助学困生重新起飞的开始。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老师,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就越聚越多,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就越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更关心和理解学困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教学中对学困生要做到"三优先",即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学习检查优先。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直到弄懂弄通为止,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让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情感交融中进行。“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四、教师要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7
凭借自己的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