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有什么民间艺术盐城有什么民间艺术

如题所述

盐城人过年传统习俗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习俗:话说灶神当天要上天庭面奏玉皇,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因此要祭拜灶神,让他上天言好事。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须对住所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干干净净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习俗: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取豆腐为“斗福”之意。当天还要“接玉皇”,旧俗认为玉皇大帝将在这一天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因此起居、言语都要谨慎,祈盼来年得福。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习俗: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习俗:现在虽说不用宰鸡了,但赶大集备年货还是有必要的,买些春联、糕点、酒水、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等等。迎新年。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习俗:这一天要在屋内挂上年画,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则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窗户上还要贴上漂亮的窗花。需要注意的是,春联和门神则要留到除夕再贴。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习俗:按老理儿从初一到初五不能蒸馒头和炒菜。谐音听起来像“争吵”,因此就在这一天把年后几天吃的馒头提前准备好。三十儿晚上,熬一宿习俗: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因为今年没有腊月三十,原本年三十进行的贴春联、贴福字、守岁、吃年夜饭等习俗都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完成。
盐城人中秋习俗
盐城人中秋习俗,主要有两项,一是中秋涨饼敬月,二是全家中秋团圆。这涨饼敬月,系每年中秋晚,家家做饼,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八月半"。这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刻",节前要有比较充分的准备。通常人家除从食品店选购各种馅心的月饼外,还购买鸡、鹅、鸭等家禽宰杀,同时还买些藕、梨、菱等。此日,早上多吃圆子或饼,中午吃雄鸡或雄鸭,晚上吃月饼、糯米饼(西区俗称"粘烧饼")或藕饼。旧时,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由小儿取果物于盘,置方桌于室外,家人相聚拜月。这以后,全家人团圆一桌共敬晚。
贫困人家吃普通米饼,富裕人家于此夕大摆宴席,吃团圆酒。现时,城乡"敬月"之俗已不多见,民间其他习俗尚存。一些机关和群众团体经常于此节举行港澳台、侨胞的茶话会、联欢会,工商企业举办金秋供货会、洽谈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雅士亦常借赏月之机,会、吟诗、写字作画等。
盐城民间过去有送兔儿爷给小孩子的习俗。人们八月十五祭月时, 供奉着 “月光菩萨”, 即在一张纸上画着菩萨模样的 “太阴星君”,下面画有月宫和捣药的玉兔。于是就有了专供儿童祭月的造像兔儿爷。
关于中秋节人们吃月饼的习惯, 盐城民间有比较多的说法,但较为有名的传说归纳起来是: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平定北疆,派出爱将李靖征讨北方突厥,李靖不负众望,屡建奇功,使得边塞安宁。八月十五这一天,李靖凯旋回京,京城长安内外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倾城狂欢了通宵。据说有一位在长安城里经商的吐蕃人,连夜做出彩色圆饼,奉献给唐太宗李世民,表示祝捷。李世民万分喜悦,接过包装华丽的圆饼盒子,抚摸着彩色圆饼,浮想联翩,盛赞大唐盛世,顺手遥指苍天明月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接着,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一起分享了进贡的彩饼,众口夸奖此种彩色圆饼风味独特,寓意深长。
说媒
说媒又叫做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封建社会中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的条件占优势,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
在古时,媒人又被称为“月老”、“红娘”。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来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奇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妻。”后来便有了“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红娘”最早见于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的一篇传奇故事《莺莺传》。经长期流传,“红娘”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因此,称媒人为“红娘”的说法更加盛行了。同时,此种称法更含有褒意,表露出对媒人的重视、友好和赞扬。
说媒,确实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又有地方说媒人要吃十八嘴,并不是夸张。主要是为了奖赏其奔走撮合之劳。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在我们射阳地区,还有“新娘子进了房,媒人扔过墙”的说法,意思是只有等新娘子过了门,媒人才算完事。
贴秋膘
“立秋过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民俗专家王登佐说。
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
【摘部分原文内容百家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