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1 激发兴趣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是学生有兴趣学,最终在兴趣的驱动下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实现有能力学.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激发学习的兴趣.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首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可以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新课时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在导入新课即将完成时,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另一个任务是让全体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的课堂才能乐而不散.
1.2 注重情境的创设
以前的非生命化课堂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因此,当今的生命化课堂教学追求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通过课堂互动,师生双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正因为如此,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其重要,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
1.3 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推广,为中学物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变革提供了前所末有的机遇.多媒体计算机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做好学法指导
有效的学习必须是有序的学习,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以及学习经验不如我们教师,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助手,给予其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1 做好课前准备
除思想上和文具上的准备外,还有更重要的实质上的准备:课前预习.每一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准备不会千篇一律,但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二是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复习要抓重点,预习不是看小说,要注意新课疑难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
2.2 上好每一节物理课
如何才叫上好每节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有节奏地处理每个学习环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本节课想一想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哪些知识?
(2)处理好听课和笔记的关系;听好课是主要环节,笔记是只需记下简单的关键词语和图形即可,抄黑板不是笔记的目的,而是为课后的复习提供依据.
(3)处理好听课和思考的关系;以听课为主,没有听懂的暂不要思考,课后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3 搞好复习
及时地复习有助于知识快速、稳固地纳入知识体系,首先明白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下功夫把最薄弱的部分补上,先重点再一般,及时复习,学会一单元,就系统复习,形成并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熟能生巧”.
2.4 做好作业
(1)在复习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作业;
(2)规范解题步骤;
(3)对批改的作业要及时反思和纠正;
(4)通过总结和类比,巩固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3 强化物理过程教育和思维方法渗透
物理学习过程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我们的教学要强化过程教育,同时注重思维方法渗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将蕴含物理思维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3.1 从物理感觉过渡到物理知觉
高中物理知识源于人们对生活中和自然中现象的思考,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成,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分析大量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验证,才能使其感知主体,形成对物理过程的整体认识.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时,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就是观察后的一种感觉,继续观察,完全相同的2张纸,一个揉成团,一个平摊下落,结果下落时间不一样.那么,对物体下落有了新的认识,从感觉到知觉的过渡,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猜想.
思考:下落时间与质量似乎没有关系,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平摊着下落时间变长了呢?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很自然地理解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缘故.
猜想:如果不计一切阻力,物体自由下落,那么情况又该如何呢?
物体将只受重力,加速度相同,落地时间一样.
3.2 从物理知觉过渡到物理表象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物理知觉,则其大脑开始对客观事物或物理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和综合,这是学生开始用物理思维的一个重要一环.有了物理知觉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