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在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关于人类起源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多地起源说,另一个是单地起源说。

多地起源说主要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地起源说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但是他们从非洲走出后,并没有绝灭,而是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化出当地的现代人。

多地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沃波夫教授。沃波夫教授认为在1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匠人(早期的直立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分别到达世界各地,并在当地独立演化,有尼安德特人、北京人、爪哇人、蓝田人等,在地理环境隔离的状态下,分别平行进化成当地的现代人。

另一个单地起源说,在20世纪90年代在遗传学上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学者支持多地起源说,但是接受单地起源说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

单地起源说不仅获得化石证据的支持,而且分子生物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也为这一学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为从580万年前的始祖地猿到现今的人类,基因变异都是连续的,并在DNA中,都保留有变异的记录,也就是说,从古猿到现代人58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在人类的DNA中,都保留有进化的记录,这些进化记录显示了基因变异的历史痕迹。

单地起源说认为,18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匠人走出非洲后,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地理与环境,先后灭绝。

而仍在非洲的匠人,大约在80万年前进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在非洲与欧洲之间迁徙,大约在40万年前,迁徙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自然地理的隔离下,进化成早期智人,即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身材不高,敦厚结实,脑容量可达1750毫升,比我们现代人都多,但他们语言不发达,沟通能力弱,跑动的不快,组织能力差。

而仍然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30万年前,进化出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虽然脑容量不及尼人,但进化出较为丰富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奔跑速度快,制作出先进的工具。

大约在10万—5万年前,气候极其寒冷,海平面结冰,晚期智人在红海东南角的曼德海峡,与尼安德特人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最后大约在5万年前,晚期智人终于凭借自己团队的优势,良好的组织能力,快速的奔跑和优良的武器,最终打败了尼安德特人,第三次走出非洲,而尼安德特人被迫到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域生活,最终因饥寒交迫,在3万年前灭绝。

这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遗传学家推测大约150人,就是在这次走出非洲的过程中,晚期智人与尼人有过性接触,所以现代人身上,仍有4%左右的尼人基因,如我们得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抑郁症,都是尼人传递给我们的基因。

就是这百余人的晚期智人,其中只有极个别男人(称其为亚当)和女人(称其为夏娃)成了我们现代72亿人的直接祖先。我们现代男人携带的Y染色体基因就来自于这极个别男人,亚当;我们现代女人携带的线粒体DNA就来自于这极个别女人,夏娃。这一切都已被遗传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证实。

由此看出,单地起源说不仅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也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

科学原理

北京

现代分子生物学如何力证人类“非洲起源说”

2016-8-2523:07

人类从何而来?这个谜题已经困扰了我们数千年,是单一起源还是多地区起源,历来众说纷纭。

在神话中,大地是人类起源,女娲或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就了人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迷雾逐渐被拨开。科学家们从泥土中找寻出人类起源的依据,无论是修正“非洲起源说”的路线,还是以“多地区起源说”建立全新人类起源模型,都意味着传统人类起源学说的改变。

8月21日,在上海书展分会场上海科学会堂,上海科协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金力、复旦大学教授李辉、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博士,共同讨论人类起源之争,用科学的证据来回答人类和中国人起源及迁徙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力证人类起源于非洲

人类起源中,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并无太多争议。金力院士介绍了这一过程:“人在分类学上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黑猩猩是人类最近的近亲,二者在400万至700万年间分离开来,人类开始独立进化。在40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它已基本具有人类特征。而200万年前出现转折,人类祖先能够挺直地站起来了,因此这些人被称作直立人。与黑猩猩分离而来的南方古猿以至早期直立人的化石都是在非洲被发现,但晚期直立人的化石在欧亚大陆的广阔区域内被发现。这是直立人与其他人类祖先的不同之处,他们已经走出了非洲,这大概发生在200万年左右。”

“之后早期智人出现了。早期智人以海德堡人及尼安德特人为代表,他们在欧洲大陆和西亚分布非常广泛,生存年代距今80到2.8万年。而今天的人类属于晚期智人,是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年代比较早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样在非洲被发现,大概是20万年到5万年左右。因此人类是否起源于非洲,亦或是世界多地,成为了今天研究古人类进化发展的主要争议。”

“非洲起源说”在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正式提出,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期智人进化为现代人,在约5万年前这些现代人走出非洲,成为世界各地人类的祖先。

“多地区起源说”即欧洲、亚洲直立人也独立进化,同非洲直立人一般,变成了现代人。

金力院士告诉听众,“多地区起源说“在中国也有许多人主张,原因是过去几十年里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化石。”它们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空间分布上南、北都存在,所以支持了东亚地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

随着现代科学兴起,分子生物学的运用却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分子人类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在20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对DNA序列的测序和对照,为研究人类的源流开拓了新思路。成为考古学外研究人类起源、民族演化、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古代社会文化结构又一利器。

饶毅教授介绍:“考古学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并没有解决人类起源的所有问题。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后,特别是对DNA序列可以进行良好测序和对照之后,人类起源这一问题开启了新篇章,其中对人类共同起源这一学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从分子人类学来看,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金力院士表示,“如果是多起源说,那么他们的差别应该是200万年左右,因为约200万年时非洲直立人走出了非洲,走向世界各地。而如果是单一起源,那么差别应该要远远小于200万年,应该是5万年到20万年之间——早期智人进化为今天的现代人,然后现代人再走出非洲。分子生物学的结论,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在该结论产生之后,金力院士的研究团队尝试从现代亚洲人中找到反例,证明其不是自非洲而来。“我们采集了163个群体,覆盖大部分东亚地区,共检测了12127个Y染色体。但实验完成后发现,所有个体统统来自非洲。”

而在中国发现的大量具有联系性、普遍性的古人类化石是否可以说明东亚地区有独立起源?金力院士指出,出土化石和他们的基因分析并不矛盾。“我们通过Y染色体研究了东亚人的起源,认为他们同样是迁徙而来,时间是3万到4万年以前。而东亚化石中的早期智人或许已经灭绝,现代人的祖先在那以后迁徙而来,沿着南边进入东南亚,再往北成为了东亚现代人祖先。”

走出非洲后的人类发生了什么?

人类走出非洲是5万年到7万年前,而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到中亚的分布最晚是在2.8万年前。那么当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后,是不是碰到了尼安德特人呢,碰到后发生了什么吗?金力院士说,“我们选择基因保存比较好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成功提取了DNA。通过对这些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现代人的祖先出了非洲以后,跟早期智人发生了关系,不仅发生了关系,还产生了后代,而这个后代还在我们的人群当中,在每一个人的基因组中存在。他们占的比例不多,大概占整个基因组的2.4%。我们的基因97%以上是从非洲来的,但是还有2.4%的东西是在非洲以外的早期智人的,准确说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贡献的。”

“后来又发现另外一种人叫丹人,丹人和尼人有同一个祖先,也是来自非洲。亚洲人的基因组中除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外,还有丹人的基因。也就是说亚洲人的基因组里,早期智人的成份比例略高于欧洲人。”

那么这些早期智人的基因片段到了我们的基因组里,究竟是好是坏呢?金力教授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现代人基因组中的早期智人片段跟环境应答有关,即这些早期智人片段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的祖先适应新环境。我们祖先原是非洲的,出了非洲以后到了欧亚大陆,这个环境对他们来说是新的,会水土不服,但是当地的土人,即早期智人尼人和丹人已经在欧亚大陆生存了50万年以上,他们的基因帮助我们适应了当地环境。不过也有一种争议认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跟我们的某些疾病有关,这种观点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尼安德特人虽然有很好适应环境的能力,但何鑫表示现代人的能力实际强过尼安德特人,“一些化石证据表明,在同一个区域内,现代人类的岁数要超过尼安德特人。现代人的群体内部分级已经很明确,有祖父祖母参与哺育后代,并且在群体中有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这使得现代人的祖先比尼安德特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遭遇气候变化时尼安德特人灭绝了,而现代人存活下来了。”

人类为什么走出非洲?

金力院士告诉听众,人类有三次走出了非洲。“最早是200万年前的直立人,然后是50—80万年左右尼人祖先海德堡智人,最后是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为什么要走出非洲?有一个假说叫撒哈拉泵假说,即假设撒哈拉沙漠由沧海变成桑田。撒哈拉大沙漠本来和阿拉伯沙漠联系在一起,远古气候潮湿的时候,撒哈拉是大草原,人类在东非这里起源,但有的人类跟着动物跑到了撒哈拉以外的地区去了。后来气候变得干燥,草原变成了沙漠。那批远走的人回不来了,唯一的去向就是往东、往北走。这样的事件在过去几百万年里发生过若干次,我们看到跟人类起源有关的至少有三次。”

但金力院士亦表示,三个月前的一次研讨会中,诸位专家对人类祖先走出非洲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出走非洲,可能对现在东亚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很多疾病回过头去追踪会发现,其实跟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有关系,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祖先可能是不应该走出非洲的。”

分子生物学真的独擅胜场吗?

众所周知,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都对研究人类进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起其他学科,分子生物学真的独擅胜场?今后又该如何对待人类起源的研究呢?

李辉教授表示,“人类进化的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办法一步到位。但人类起源必然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要用科学去思考,所以我们必须科学还给科学,把情感还给情感。分子生物学使‘非洲起源说’成为了一个很硬性的结论,其他的证据只能做更多的解释,并不能推翻这一结论。”

“不过,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单一领域研究,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片面。大家都对,关键是要把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看到的化石证据和基因证据的矛盾也不见得是真的矛盾。洞穴经常坍塌,水流翻转的影响,也会影响对化石年代的判断。所以我们即便看到很多证据和现象,也要想想是不是有其他解释。”

在谈及进化的时候,人类都存在一个潜在的心态,即希望证明我们的延续是因为具有某种优势,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里隐含的意思。但金力教授表示,“一个物种如果能生存下来,只有一个理由,好死不如赖活着。”何鑫说,“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其实和其他物种一样,不是因为我们现在在这里,就是这里永远的主人,其实和人类一路走来始终面临着灭亡的威胁,这是我们研究人类起源更深层次的内涵。”

金力院士表示,“尽管直立人进化成现代人这件事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它实际上在科学研究当中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早期预期。而科学研究不是去站立场,科学是理智而温和的,它基于观察,但观察往往会受到观察者本身的局限性的影响,所以对科学家来说我们要探索真理,事实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不需要坚持我们的观点,我们早期的观点如果是错的就是错的,重要的是根据观察你能不能得出符合观察的结论。我们需要对更多的古代样本进行分析,这样才会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

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应该从原子、分子、微生物、生物、高等生物、类人猿,到人类。逐步进化而来。

人类的进化史在漫长的地球演化中仅是一瞬间。地球已经46亿岁了,而太阳己经50亿岁了。那么我们人类从发展至今日,有多少岁呢?就是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了现在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岛附近。孔龙等一些动物灭绝了,而哺乳动物却在浩劫后快速的发展起来,约5000万年前一些低等灵长类动物出现了……从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能人、直立人、智人、晚期智人。约1万年到5万年前,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祖先才出现。和地球年龄46亿岁对比的话,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用一天24小时来举例区分,只占了几分钟时间。也就是说从现代人祖先算起,人类也就是1万至5万岁的年龄。

那么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多少年?有人说1万年,霍金在2011年发表文章说还能生存200年…诸如此类的说法无奇不有,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我想人类必定可以永远的存在于宇宙中,因为人类是勤劳的,智慧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人类必然会进行自身身体的改造,成为更高级的生物。比方说,有一天人类将我们自己的臭皮囊抛弃,不再需要空气、食物。将我们人类的大脑移传到特制机器人中,涅磐重生,成为金刚不败之体,成为长生不老之人。满宇宙疯转,爱上哪待就上哪待去。这是可能的,也是必须办得到的。或者又找到了比地球更宜住的类地球,把人类搬一部份到类地球上去住,以减少地球的压力,或躲避地球的毁灭。

所以我说人类会永生,永远不会灭亡,地球死了,太阳死了,人类也不会死!因为人类是活的,是有思想的!也因为人类是勤劳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

这似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了。虚妄的话不说,直奔主题。人类是从天使世界里来的灵魂。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上帝创造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他从一本(本:有古卷是血脉)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 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 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通过圣经认识上帝,寻求真理,得到灵魂救恩的祝福之道。

所以说,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大耳蚊说是从猴子(猿)进化而来。我觉得可能只有大耳蚊和其门徒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猴子变得。

我觉的人是在地球生活的上一个高度文明生物,在毁灭前留下的基因,而且高度文明不止一次出现,而是反复出现,达到极限就走向毁灭,周而复始。他们的每一步很可能就是目前人类每一步,他们的灭亡也可能就像人类无度的对地球家园的掠夺、不可逆转的毁坏。很可能就是“核”这种潘多拉盒子所产生的恶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人究竟从哪里来?千百年来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达尔文给出了答案:进化而来。达尔文认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长期积累能够产生新物种,进化在本质上是渐进的,人是由类人猿(猿猴)长期发展进化而来。

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至今已有300万年,北京周口店古猿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左右,蓝田人距今大约80万年,元谋还要早些大约170万年,这类的考古发现很多,世界各地都有。200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来自世界上22个不同地区的1000多名男性,对其Y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来自母系的遗传物质也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不同人种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这一女性生活在距今14.3万年前,男性始祖则生活在5.9万年前。人类大约在4.4万年前走出非洲,向全世界迈进。这就证明了,不论是北京周口店猿人还是蓝田和元谋人,或者是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代猿人都不是人类的祖先,和现代人类完全没有关系。

人类不是进化而来,那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杂交而来

我们知道,人们让大牲畜中形体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马和驴交配,产生了比马和驴都强壮的新的物种骡子;印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让形体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狮子和老虎交配生出了“狮虎”。但是用杂交方法所得的这些“新”物种,却都丧失了生殖能力,结果骡子和狮虎都无后而终。人类与陆生猿类型体上接近,从基因学上讲也接近,但是猿类或者猴子又不同,人类身体不存在覆盖全身的毛发,猴子有尾巴,而人类不具备这些特征,无毛有皮下脂肪倒是与鲸鱼或者海豚很相似,但是显然人类不可能与鲸鱼海豚杂交。所以杂交的说法不成立。

基因突变而来

这一观点在世界上有大量的支持者,同时他也有力的补充了进化论,有人甚至确信人类是古猿人在距今14.3万年的某一天发生的基因突变,而发生突变的原因有可能是感染了某种水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群猿人在海边捕鱼,这一天他们收获不错,捕到了大量的食物,他们围在一起饱餮了一顿,但是危险也随着而来。一部分人感染了病毒,一些人因此而丧命,但也有一些人挺了过来,其中就是一些女猿人。之后这名猿人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她没有几乎覆盖全身的毛发,没有尾巴,她能够完全直立行走(与现代人相差已经不大了),但是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从此以后她生出的女孩都是这样,但男孩却与猿人无异。时间飞快,过了8万多年,有一天,一个女性原始人(已经不是猿人)生下了一个无毛、无尾的男孩,从此猿人变成了原始人。这也与基因学说的研究结果相符。

但有一个问题。基因突变,是一种在基因复制或修复损伤等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所以又叫随机突变,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现象。它发生的机率非常低,大约在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之间。低等原核生物的突变率较高,大约为千分之一,而高等类型的生物中,许多基因的突变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一亿分之一。这么低的几率基因突变的可能几乎为零,而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有一些畸形也被认为是突变导致的结果,我们看到突变大多数是坏的,好的突变好象没有,我们的祖先的突变却变得更好更完美,这更加的不可能了。

外星生物创造说

那么还有哪些可能呢?有人提出了外星生物创造说,古猿人就是古猿人,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人类,突变也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外力了,以古猿人为蓝本,外星人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这其中先后出现了多种类人种族,比如全世界都有传说的羽人,又比如中外都有的矮人和巨人,或者还有类似三眼人什么的,最后,原始人类出现了。这是一种几乎完美的试验品,最主要是有出色的大脑。人类会是外星生物的试验品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谁知道呢。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人类的终极命题,一代代人类不断的探索着,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定然有一天谜底会被揭晓,只是到是大家不要失望就好。

第2个回答  2019-06-16

1、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189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现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万年。爪哇猿人同1927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一度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人类。当时人们认为,人类历史不超过数10万年,最早出现人类的是亚洲。1981年我国发现的山东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属同一时代。然而,这一人类最早起源之说为我国两起考古发现所推翻。

2、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蓝田和云南元谋发现猿人化石。蓝田猿人距今100万年,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  

3、那么,人类历史到底有多长呢?近二三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许多猿人化石,使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认识。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个几乎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和劳动工具,测定年代为距今175万年。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的猿人头骨、腿骨化石和石器,测定年代为距今260万年。1973年,有报告说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300万年或300万年以前。由此看来,人类历史不是80万年,也不是170万年,而是300多万年。

4、至于人类最早的出现地,也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方能确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他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出现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诞生和故里: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有一个也是蛇身人首的妹妹,叫做女娲,号曰女希氏。故里有五种说法:一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西成纪有女娲洞,女娲庙,还有大地湾遗址:传统说法上的“娲皇故里”。二是陕西平利县: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的故里,生态县。当地也保留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足迹,有女娲山和女娲庙。出士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陶片。三是河北省涉县:宣传起步早。四是山西晋城泽州:宣传较弱,建有“华夏女娲文化园”。五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有个女娲捏土造人的女娲城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有人认为,其寓意是说女娲肉身死后被人吞食,原始部落的人感觉吃下自己祖先或族中受尊敬的人会有安全感。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矖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

在历史上,汉族一直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他们凭借着稳步发展的农耕经济,独步于时的封建文化,凝聚和推动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汉族也和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创世纪历史。汉族先民是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等,传说时代的历史历经久远地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的历代文人,记载并保留在有关汉文古籍中的。在汉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就是反映传说时代汉族的始祖夫妇,在创世纪之时孕育后代、开启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3-23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①,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②,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如图)。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完全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如图)。这些石器常常与动物的遗骸和人为弄碎的骨头一起被发现,由此古人类学家推断,石器的出现与早期人类的狩猎和肉食行为密切相关。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大脑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形成了人类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