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一下这个人的资料?

我要找的这个人叫谭开元,帮我找一下他的资料。谢谢!
这个人是个武警哦,最好有照片

风骨·风范—崇州公安局纪委副书记谭开元

2004-07-27 07:40:55

他走了,走得实在匆忙,带着人们思念的泪水,也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永远地走了。 天色阴沉,细雨绵绵,8月13日的四川省崇州市沉浸在一片哀伤的气氛中,数千名群众自发地胸佩白花,分立街道两侧,任凭雨水和着泪水在脸上流淌,踮着脚尖目送着载着他遗体的灵车缓缓驶过……他们悲伤的眼里只有一句话:这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走得太早、太可惜了…… 他是谁?他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礼遇?他叫谭开元,崇州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他是一个不擅言谈的身高一米八多的四川汉子,就像他平时爱养的质朴无华的兰草,只是默默地干好自己应做的事,以他那踏踏实实的作风,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 对群众 他热心、耐心、尽心 谭开元在最基层的公安机关工作了23年,无论在派出所,还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他将“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个原则坚持了23年。 他扎根农村10年,骑着自行车跑遍了辖区的村村落落,那里的百姓谁不认识他和他所骑的自行车啊�没有人能算清他总共走了多少路,可是他的加重自行车却换了3辆,每年还要换3副轮胎。他鞋子更是穿破了5双,农村路不好,泥巴多,在大家的记忆中,潭开元几乎是一年四季穿着雨鞋。他调回局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大小也算个领导了,可老潭工作起来从不讲条件。由于车辆紧张,他还是骑着他的自行车走街串户,调查取证。碰到出远门,他就说句好话,搭一个便车。纪检干部田启富说,和老谭去成都开了无数次会,却从来未在那儿吃过一顿饭,老谭嫌成都的饭菜太贵。1996年,为了一个案子,老谭4次驱车前往川西监狱了解情况,170多公里的山路,谭开元凌晨出发,深夜赶回,为的只是省下晚上的住宿费。 谭开元认为,在基层工作,就得把群众当作亲骨肉一样,情同手足。他三上苟家山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1999年,苟家乡竹根村的杨老爹来到崇州市公安局,进门就破口大骂,说万家派出所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儿子被人殴打后,派出所不处理肇事者,反而还要他赔偿2000元医药费,实在太冤。谭开元就此事走访调查得知,事实与杨老爹反映不符:原来杨老爹的儿子喝醉酒强行让过路车驾驶员拉他回家。司机不答应反被他打伤。万家派出所民警赶到后将驾驶员送到医院治疗,将肇事者拘留。随后警方通知杨老爹先支付医疗费,但杨老爹拒绝支付,还一再无理取闹。 事实虽然清楚了,但谭开元认为,杨老爹来上访,就说明思想不通,工作没做到家。苟家山距崇州市50多公里,老谭第一次上山,就已经了解到杨老爹只读了三年小学,又住在海拔较高的山上,法律知识非常淡薄。当杨老爹耍横的时候,谭开元就慢悠悠地等,等他“熄了火”再慢言细语地开始“拉家常”:“老杨啊,我知道你只有一个儿子,将心比心,我也很理解你的心情。但你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有人把你的儿子打伤了,且拒不支付医药费,你又咋个想�我们都是做父亲的人,应该经常教育儿女好好做人才对,不能一味袒护自己的儿女,你说是不是�”一席话下来,杨老爹哑口无言。 但谭开元为这事还放不下心来,不久又带着《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文件第二次上了山,把相关条款一条条念给杨老爹听。谭开元第三次上山,杨老爹不再像以前蛮横不讲理了,还把他们让进屋。谭开元嘱咐杨老爹,要告诉儿子,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来。杨老爹见他和和气气、平易近人,确实是真正关心他,当场表示接受处理。 万家派出所的民警都说,谭开元就是这么一个人,善于“解扣”,每次来做工作都是不紧不慢,不急不躁,话说得既亲切又朴实,让人感到很温暖。许多老百姓都说:“谭纪检的确驾起了一座警民之间的桥梁。” 谭开元去世的时候,一个粗壮的汉子哭得泣不成声,他绰号“苟二娃”,曾是一个威风八面的小混混,可他就只服一个人——谭开元。 当年,刑满释放的苟忠明回到原籍元通镇后,全镇没有一个单位肯收留他。孩子发高烧,他连4角多钱的药费都交不起。时任元通镇派出所所长的谭开元知道后,把苟忠明介绍给自己的一个朋友,让他学做生意,可苟忠明不久又闯了祸,把人打伤了。即便如此,谭开元仍没有嫌弃他,买了张电影票请他看《少年犯》,并帮他垫付了医药费。这一次,苟忠明的心彻底向谭开元敞开了,发誓重新做人。如今,苟忠明已经是公司里的生产技术骨干,还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几个小兄弟在他的带动下,也都改邪归正了。谭开元病重期间,苟忠明坐在他的病床前,握着他的手,虔诚地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您一定要好起来。没有您的帮助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是我的再生父母�”� 对工作 他勤勉、踏实、执着 谭开元整日话不多,但心里却有一本明白账,凡事都以事实说话,他只认这个理儿。所以就有了他的老下级、关系不错的任某的“想不通”。 2000年7月5日晚,时任兴隆镇派出所指导员的任某酒后擅自驾车带一嫌疑人回所讯问,途中嫌疑人跳车身亡。在对任某进行调查时,他拒不承认当晚喝过酒。当着众多领导和民警的面,谭开元毫不客气地站起来,指着这位曾和自己搭挡多年的部队老战友及老同事说:“案发当晚,你来找我时还满嘴酒气,肯定喝了酒。”任某顿时哑口无言。后来,任某被判了刑。但是,毕竟是老战 友,毕竟有那么多年的感情,在其服刑期间,老谭经常去他家看看。得知他爱人下了岗,孩子还在读书,老谭又跑到局领导那儿反映情况,希望给他家解决一点困难。局领导酌情作了处理。 8年前,刑警大队的周某应朋友之邀,携枪出现在生意场上,并与人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群殴群伤。这一事件,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正当谭开元对此事进行调查的时候,有人对他善意提醒:“你要注意啊,周某是某领导的干儿子,别弄不好自己吃亏。”此时,周某也放出话来:“哪个敢动我,黑道上小心拳脚,红道上叫他做不成官。” 一向态度温和的谭开元大怒了:“管你天王老子,我只认党纪条规,犯了哪条,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最终,这名违纪的民警被清除出了公安队伍。 谭开元只认一个理儿,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不管是大事小事。2000年5月,谭开元接到举报,集贤镇一村民死后前往送葬的车辆特别多,其中有一辆公安机关的车,经核实确有一辆是隆兴派出所的警车。他及时找到批准使用车辆的所领导,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 社会上曾一度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偏见,认为是“整人”。可是市消防中队民警王国忠却说,谭纪检可不是整人的,他是真心地帮我,爱护我。王的岳母与一包工头发生矛盾,被打伤。王回去看望,并请当地派出所公正处理。没多久,一封写有“警察耍横、知法犯法、带领亲属胡作非为”等字眼的举报信摆到了谭开元的桌上。 谭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如果举报信属实,必严肃处理,反之,还他以清白。但王国忠当时面临着中层干部调整,仍是忧心忡忡。 谭开元走访了不下于20人,尽管有的不敢作证,但谭开元去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摸清楚了情况,并找到包工头夫妇说明了真相。王国忠说,我当时真是绝望了。如果不是老谭那么有耐心,取证那么困难,我怎么清白得了� 谭开元真正关心同志,他用真情赢得了每一个同志的心。崇州市公安局局长张顺国是今年4月新提升的,和谭开元共事多年的他说,老谭是待人以诚的人,包括对我。 今年5月10日,有人向谭开元反映,说局长利用搬家之机收取钱财。谭开元马上登门找到张顺国:“你是单位‘一把手’,大家都看着你呢,乔迁之喜可不要忘记廉政哦�”后来,他又去了一趟张顺国的办公室,坦诚地说:“那天我站在窗户那儿目睹了你搬家的全过程,确实只有亲戚帮忙,没有收受贺礼,没有大宴宾客。你给大家做出了好样子�” 张顺国对记者说,当时听了老谭的话,心里有点反感:“你竟然在暗中监视我�”但后来一想他这是为了自己好,老谭是没有私利的人,他是不希望我犯错误。敢监督自己的“顶头上司”一把手,这不光需要勇气,也是检验纪检监察干部是否认真履行职责的“试金石”。谭开元就是这样做的。 对家人 他疼爱、真诚、严格 谭开元有一个幸福的家。妻子袁玉英心灵手巧而又贤惠,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航空学校工作,女儿谭晓玲也有个稳定的工作。 记者来到谭开元的家,这个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却没有一件值钱的家俱,那台用了20年的单缸洗衣机还在用。他老伴袁玉英说,他们生活得挺好的,原来家在农村住平房,现在住上了楼房。老谭说得对,人一辈子平平淡淡最好。老谭的业余爱好是种种兰草、钓钓鱼。袁玉英给记者拿出了谭开元自制的钓鱼竿,那简直是件艺术品,光滑的竹竿,头上还被弯成了鹿头的形状。 其实,谭开元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1992年,刚40岁出头的袁玉英下了岗,央求谭开元给找个工作。谭开元却说,你没什么文化,就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吧。袁玉英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琢磨着做一种当地称为“菱角桃”的小工艺品,再送到风景区去卖,一个能赚一角钱。谭开元支持老伴,并给她开玩笑:“劳动最光荣,你可别毁了我的名声。”有时他下班回到家,也帮老伴做。崇州离成都也就20公里,可袁玉英至今没去过成都一次,但在她的言谈话语里,听不出她对谭开元的一丝埋怨。 女儿谭晓玲曾经和爸爸发生过冲突,那是因为她工作的事。谭晓玲在一所精神病院当护理员,和精神病人打交道,有的患者经常冲着谭晓玲吐口水,骂得很难听。谭晓玲给爸爸说过几次调工作的事,他都没有吭声。一天,谭晓玲确实受不了了,跑到爸爸面前,郑重其事地对他说:“爸爸,你给我调一下工作吧,我真的不想在那里干了。” 谭开元这次发话了:“有一个工作就要好好地干,那么多工人都下岗,你有活干还挑三拣四” 谭开元对自己的妻儿要求很严,对亲戚也一样。他大哥的儿子下岗后求他在崇州或附近厂子找份临时工干干,老谭没答应。侄子又搬来谭开元的弟弟说情,谭开元不紧不慢地对弟弟说:你也是共产党员,不能让这事给坏了名声。 今年7月8日,为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半年工作总结,谭开元顶着酷热,在办公室写材料。他感到头有点昏,肝部有点疼,但他没在意。晚上回到家,他忍着病痛继续对总结材料进行修改、完善,但后来,他再也支撑不住了,昏倒在写字台旁…… 这以前,远在西 安的儿子来信告知他们添了一个孙子,老两口高兴坏了,决定去西安看看孙子,顺便坐一次飞机,开开“洋荤”,并买好了7月9日的机票,可是,谭开元的肝癌已是晚期。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但他也不说出来,害怕自己的亲人担心。甚至有一次他往痰盂里吐了很多的血,他也只告诉老伴,吐了些酸水。 8月11日,他在西安的孙子刚好满月,谭开元却闭上了他那渴望看孙子一下的眼睛。 谭开元走了,化作青松翠柏走了。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撂奖状。在23年的从警生涯中,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7次受到成都市公安局嘉奖,9次受到崇州市纪委嘉奖,1996年、2000年两次被崇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 谭开元走了,但组织上没有忘记他。9月6日,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授予谭开元“成都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10月25日,公安部纪委下发《关于开展向谭开元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他走了,携着兰的芬芳和松的翠绿。(摘自《中国纪检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6
中纪委、公安部有关负责人看望并慰问谭开元家属

http://news.cn.tom.com 2001-09-13 06:49: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雪竹

昨日,公安部监察局副局长张秀文、中纪委有关负责人分别赴崇州看望并慰问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谭开元的家属,并赠送了慰问金。张秀文在看望谭开元家属时表示:谭开元同志是公安战线的光荣,也是纪检战线的光荣,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榜样,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6
找我干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