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子以义方》的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典出: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经典释义: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方”是道,“义方”是道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500年,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之爱。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其意是爱孩子就应该教导他遵守道德规范,让他走正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则出自《资治通鉴》,意为爱孩子如果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历来重“义”讲“道”,注重德行,把“做有德君子”作为对子女的基本要求。“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真的爱孩子,就要引导孩子从善,让他们懂得仁义礼智信,从小学做好人、学做君子。

古代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家教的案例,如孔子教子、曾子杀猪教子、岳母刺字教子以及诸葛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教子,还有《孔子家训》《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家训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体现了美德的传递,并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经久不衰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后代德行培育的高度重视。

古人在家教育德中,既有修齐治平的高标准,又有不损人格、不辱没祖宗的底线要求;既有礼仪兴家、诗书传家的言传身教,又有“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日常行为养成;既有处理家庭、邻里之间的道德规范,又有忧先乐后、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家风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实实在在的规矩,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让人感受到强大、坚韧、持久的道德力量。

北宋名臣范仲淹治家甚严。次子范纯仁准备娶亲,把要添置的贵重物品开列了一份清单送给父亲过目,范仲淹摇头不允,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年轻时太惦着享乐,将来恐怕就吃不得苦了。而范纯仁到外地给家里运麦子,遇路人无钱葬亲而陷入窘境,就将麦子送给他换钱,此事受到父亲表扬。在范仲淹身体力行的影响及严格管教下,范家始终保持着对人友善、勤俭居家的良好家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2
  教子要有义方

  『教』就是教训,教导子女一定要有『义方』,「义」就是正当的,符合道义,合情、合理、合法的正道,用这些正道来教育子孙。这是什么?使到子孙能够有德行来传家风,来继承家业。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兴旺,兴旺要看人,有人来继承你的家业,这样才有兴旺,所以教育最重要。教育第一个要教规矩,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规矩一定要严整,如果家没规矩了,这个家一定会败、一定会乱。《弟子规》就是最好的家规,几千年来每一家都有家规,而这些家规大同小异,《弟子规》是所有这些家规的集成。你看这一部《弟子规》,就等于看了所有家庭的规矩,因为所有的规矩都是圣人的教育理念,所以教育子弟最好是以《弟子规》开始。《朱子治家格言》也是家规,也是家规的集大成。要教导他们,不但是教他们熟读、背诵,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是什么?家长自己要做到。《弟子规》我先做,做一个好的榜样出来给自己的儿女看,这样来教育,这才是教子的义方。如果自己不肯做,叫儿女去做,儿女看见你根本没带好头,自己不做要我去做,他怎么会服你?所以一定是上行下效,你想你的儿女怎么做,你一定先要这么做,这才是教子的第一要法。

  在《三字经》里面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讲这个故事。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窦禹钧,他是燕山人,所以称他窦燕山。他三十岁之后还没生儿子,他自己很急,有一天晚上就梦到他的祖父跟他说,你不但没儿子,而且你还短命,你没德行,现在你一定要修德回转天报。窦禹钧醒来之后,也是吓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过去做得不对,于是痛改前非,改过自新。从今以后就力行善事,见到要帮助的人,一定慷慨帮助,别人对不起我的,绝对不会去追究。

  譬如说他家里面的一个佣人,一个奴仆,他偷了很多钱走了,然后留下一封书信给他,这封书信是插在他的女婴身上。这个佣人生了一个女婴就不要了,书信上写到,我现在把我自己的女儿卖给你,等于还了我所偷的钱,做为还债。窦禹钧见到这封书信后,也不去追究责任,把这封书信烧了,然后抚养这个女婴,一直抚养长大,然后出钱嫁了这个女儿。凡是遇到亲戚、朋友没钱办丧葬,他一定出钱帮助;没钱嫁女的,他一定出钱帮他嫁女。而且他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做为书院,培养那些读不起书的人,还买了很多书,请了教书先生来教导他们,做这些好事不计其数。结果到后来他连生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聪明俊秀,都考取了功名,他们窦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9
石碏向卫庄公进谏说:“我听说疼爱孩子,要教给他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不能让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骄横、奢侈、荒淫、淫荡,就是从错误思想产生出来的的。这四样毛病产生,就是家长给予他的宠幸和富贵过多造成的。”自古以来就知道疼爱孩子不如教育孩子,(因为父母不教育孩子而)使他到危险、屈辱与败乱、灭亡的情况,如何可以数得完呢!(所以)疼爱他就应当教育他长大成人。疼爱他却使他危险、屈辱与败乱、灭亡,怎么能够算是疼爱孩子呢?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人大都说:“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啊,等他长大了以后再教育他。”这就好像是培养了一棵萌芽时期的不成器的树,说等它长粗了才砍伐修剪它,那时用力不是反倒更多吗?(这)又像是打开鸟笼子把鸟放出去再去捕捉它一样,像解开马的缰绳放开马而后去追赶它一样,还不如不打开笼子、不解开缰绳做起来容易啊。
第3个回答  2022-08-20
  教子要有义方

『教』就是教训,教导子女一定要有『义方』,「义」就是正当的,符合道义,合情、合理、合法的正道,用这些正道来教育子孙。这是什么?使到子孙能够有德行来传家风,来继承家业。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兴旺,兴旺要看人,有人来继承你的家业,这样才有兴旺,所以教育最重要。教育第一个要教规矩,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规矩一定要严整,如果家没规矩了,这个家一定会败、一定会乱。《弟子规》就是最好的家规,几千年来每一家都有家规,而这些家规大同小异,《弟子规》是所有这些家规的集成。你看这一部《弟子规》,就等于看了所有家庭的规矩,因为所有的规矩都是圣人的教育理念,所以教育子弟最好是以《弟子规》开始。《朱子治家格言》也是家规,也是家规的集大成。要教导他们,不但是教他们熟读、背诵,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是什么?家长自己要做到。《弟子规》我先做,做一个好的榜样出来给自己的儿女看,这样来教育,这才是教子的义方。如果自己不肯做,叫儿女去做,儿女看见你根本没带好头,自己不做要我去做,他怎么会服你?所以一定是上行下效,你想你的儿女怎么做,你一定先要这么做,这才是教子的第一要法。

在《三字经》里面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讲这个故事。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窦禹钧,他是燕山人,所以称他窦燕山。他三十岁之后还没生儿子,他自己很急,有一天晚上就梦到他的祖父跟他说,你不但没儿子,而且你还短命,你没德行,现在你一定要修德回转天报。窦禹钧醒来之后,也是吓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过去做得不对,于是痛改前非,改过自新。从今以后就力行善事,见到要帮助的人,一定慷慨帮助,别人对不起我的,绝对不会去追究。

譬如说他家里面的一个佣人,一个奴仆,他偷了很多钱走了,然后留下一封书信给他,这封书信是插在他的女婴身上。这个佣人生了一个女婴就不要了,书信上写到,我现在把我自己的女儿卖给你,等于还了我所偷的钱,做为还债。窦禹钧见到这封书信后,也不去追究责任,把这封书信烧了,然后抚养这个女婴,一直抚养长大,然后出钱嫁了这个女儿。凡是遇到亲戚、朋友没钱办丧葬,他一定出钱帮助;没钱嫁女的,他一定出钱帮他嫁女。而且他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做为书院,培养那些读不起书的人,还买了很多书,请了教书先生来教导他们,做这些好事不计其数。结果到后来他连生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聪明俊秀,都考取了功名,他们窦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16
原文如下: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教子》出自颜之推的《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二篇》中的故事
白话译文: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就棍棒鞭策他,因此,王僧辩成就了一番功业。梁元帝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
他若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传,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他若一件事有闪失,他父亲为他百般遮掩,,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扩展资料:

出处:
《教子篇》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二篇》《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
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
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