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只是打了一场胜仗,为什么能和鼎鼎大名的廉颇乐乘齐名?

如题所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想必这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在历史上,廉颇作为齐国的大将,一生战功赫赫,深得赵王青睐。提到廉颇,大家往往会想到长平之战,这是一场令人感到无比失望的战役,因为齐国君主用赵括代替战功赫赫的廉颇领兵作战,直接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利。但除此之外,最让人想象不到的,廉颇在历史上的地位竟然和一个只打了一场战役的赵奢一样。

一个是战功赫赫、长年征战的老将廉颇,一个是一生只打了一场胜仗的赵奢,无论怎么说,这两个人的历史地位都不可能一样,但巧合的是,两人偏偏就齐名了,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赵奢毛遂自荐,拯救赵国于水火。

二是因为赵奢领兵打赢的战役,战略意义非常巨大,对赵国能持续立足于乱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是赵奢由文官转为武将,他的才干却不仅仅只局限于领兵作战。

赵奢毛遂自荐,拯救赵国于水火

赵国想要救瘀与时,还未制定战略,就遇到了诸多困难,廉颇和乐乘才看到作战地形,就明确想清楚,提出了拒绝作战的想法,在这种关键时候,赵奢毛遂自荐,主动领兵作战,强烈要求君主给自己兵力救瘀与,最终,这场战役取得了胜利。从来没有领兵正式作战的赵奢,统兵作战能力并不在廉颇等人之下。

解围瘀与对于赵国来说是一次重大战略,赵奢的这次战役为赵国续命良久,意义重大

瘀与地处偏僻,面积还非常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国一直对它虎视眈眈,因为如果秦国占领这个地方的话,可以直接切断韩国和赵国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加速完成大一统。秦国对瘀与动手之后,如果赵国仍然无动于衷的话,将会丧失大片领土,甚至很有可能被秦国吞并。赵国出兵解围瘀与既是给自己解围,也是为自己的续命,除此之外,还挫败了秦国分割韩、魏两国的战略。

赵奢虽名不见经传,但的确是个可用之才

在没有打这场战役之前,赵奢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税务官,即使他在官场中地位低下,他也凭借自己的突出才干得到了赵胜的赏识,最终完成了文官转为武将的蜕变。

在统领部队的时候,赵奢采取的战略非常保守,一直没有主动出击,这让惠文王心急如焚,然而无论君王怎样催促,赵奢的立场都十分坚定,他甚至无比坚定的告诉士兵,如果有谁敢质疑自己的战术将被直接杀掉,也正是因为赵奢一直坚守自己的战术,才让他赢得这场关键的解围瘀与之战。

“毕其功于一役”这六个字非常适合形容赵奢,他的出现仿佛只是为了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如果没有他的大胆反对或许赵国已经被吞并了。但如果他没有绝对的胆识与魄力,惠文王又怎么可能轻易的将这场战争的领导权交给他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因为赵奢非常的善于用人,他仅仅是通过这一场战争,就能很好的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定位,他在打仗的时候有着很好的战术,对当时的朝代立足乱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22-06-12
这是由于赵奢几乎要把秦朝的军队全部歼灭了,而且赵奢的作战战略非常的大,他的领军能力非常的强,用兵也非常的大胆,他这一战的战略意义非常的强大,所以影响也非常大。
第3个回答  2022-06-12
这是因为赵奢的这场胜战几乎全歼秦军,创造了战争奇迹,而且赵奢很有才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