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如题所述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和循序渐进。

1、确立学习目标: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该由他们自己来制定。但是在目前学校的教育条件下,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机会较少。

教师给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除了必须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出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外,还要尽可能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还要注意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

比如,把长远日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目标,如何围绕 目标分配学习时间等。学生的学习目标越具体、 明确,越有利于学生的具体思考和操作,任务越容易完成,这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提高。

2、激发学习动机:

严格的讲,激发学习动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学生的每一步学习中,如果发现其进步都应该对他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进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学习目标呈现之后的学习动机激发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表扬对他们的成功能力和努力方向的归因反馈。三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自学教材内容: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其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看书,而是让学生先系统地学习课本的内容,它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一般说来,在试行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初期,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没有形成和发展起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要相对长些; 如果学生己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的自主学习时间就可以相对短一些。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视,及时给学生以个别指导。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强化,对那些消极应付学习的学生要批评、督促。为了避免试行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分化,一般要求教师给差生的个别指导要多一些。

4、开展自学检查:

自学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重点讲解做准备,自学检查的有效形式是让学生做紧扣课本内容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比如哪些学习日标已经完成,哪些还没有完成?优生、中等生、差生分别能完成哪些学习目标?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原因有哪些?如何改正?

5、进行练习巩固:

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得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到这一阶段学生们不可能牢固的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有的知识技能,甚至有些学生看似掌握,而实际上是机械模仿并没有真正系统深入的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还是要通过系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定设计好便是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有时候题目的难度可以逐步加大,使学习走向深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视情况给学生一个别指导,尤其是要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