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读后感

堂吉诃德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仅供参考啊!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039454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6
像堂吉诃德那样思考

一个瘦弱、没落的乡绅,一个因古代骑士小说走火入魔的怪老头,你会把“堂吉诃德”这个半疯半傻的人的名字与“思考”一词摆在一起吗?
但,堂吉诃德确实思考了。
不要太挑剔。“肋骨历历可数”的瘦马一匹;“生锈、发霉”的甲胄一副;纸做的头盔一个;不知哪弄来的皮盾长矛各一;聪明和愚蠢兼有的仆人桑丘一个。面对如此“精良”的装备,正常人绝对会立刻放弃当骑士的念头,可堂吉诃德却以惊人的好心态高高兴兴地带着这些上路,当他的正义骑士去了。
不要太复杂。杜尔西内亚只是一位农家女,却被堂吉诃德大人相中,原因呢?“听别人说,自己对那位村姑一直有那么点意思”。就这样,他把“听别人说”当成了所谓的爱情,而且一厢情愿。
不要太认真。在堂吉诃德的征途上,你永远可以发现例如“大战羊群”“决战风车”“圣水”之类令人匪夷所思的词。每当这时候,桑丘会出来好心地提醒主人,但堂吉诃德认为他是害怕,仍旧固执地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把香油、酒、盐、迷迭香的混合物当圣水。最后“巨人”确实没把他怎么样,“军队”也只是打落了他几颗牙齿,更神奇的是,那所谓圣水还真发挥了它的作用,“医治好了世界上一位最优秀的游侠骑士”。
不要太自卑。除了在最后一章正常了那么一下子,堂吉诃德一直保持着自信满满、派头十足的非正常状态。我觉得正是因为他不正常的自信,让人们在他可笑可悲的背后看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可敬。虽然笑料百出,虽然最后十分痛苦,但堂吉诃德用自信制造乐观,再用这种乐观抚慰曾经的失败,继续自信。我觉得,这种所谓不正常的良性循环,常常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最需要的。
像堂吉诃德那样思考,爱因斯坦不会。

(张 健)

参考资料:http://www.zjjyzx.com:8080/jyxxb/jyxxb_2.jsp?CategoryID1=0002&ID=7011341

第2个回答  2008-08-06
正义、诚实而且坚韧慷慨,却受不和时宜的骑士小说的影响,有点爱幻想的偏执症患者,庆幸在临终的时候是清醒。呵呵,我也是刚刚读完这部小说,有人说格瓦拉是美洲的堂吉诃德,我想这应该是对堂吉诃德的赞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8-06
正义、诚实而且坚韧慷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