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夫妻亲、兄弟姐妹亲、父母亲,还是儿女亲?有何依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人的一生都在追寻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一切更多是来源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和身边亲近的人能够彼此照应,彼此亲近,心灵相连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我们和身边的人不仅仅在物质和生活上能够互相照应,在心灵上也能够彼此接近和支持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份安全感会带来莫大的满足。

没有人愿意孤独终老。我们都希望自己最亲的人能够陪在身边彼此温暖,彼此支持。夫妻之间的水乳交融和亲密无间带给我们温暖;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给我们以支持;而父母则给予我们来自生命最初始的动力;还有我们的儿女,让我们甘愿为之献出一切。

那么,终其一生,究竟谁才是我们最亲的人呢?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有人说夫妻才是陪伴自己一生时间最久的人,少年夫妻老来伴,让我们的生命感觉不再那么孤独。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夫妻走到半路劳燕分飞;或者是在争吵和抱怨当中度过一生?身边的那个人,能不能成为你的依靠和支持,真的是个未知数。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案例也并非孤例。有时候,对方会不会成为我们最亲的人,并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有人说自家兄弟姐妹永远都是最可靠的,当你被外人欺负的时候,当你在婆婆家被排挤不被尊重的时候,只有你的兄弟姐妹会为你出头,为你争取权益。在你们小的时候,也曾经彼此亲密无间,陪伴着长大。

可是生命中有很多的无奈,当你们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彼此之间便有了冲突和利益,这份纯粹的感情又是否能够保持呢?当你和对方的爱人、对方的孩子之前发生冲突,你有信心你的兄弟姐妹会站在你这边吗?

而父母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也是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父母就是自己最初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如果没有父母,我们都长不成今天的样子。可是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一个好的父母,还有多少孩子虽然长大成人,却是满心的伤痕累累。父母也无法陪伴我们一生,终究要面临离别,我们还是要孤独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下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非常亲密。表面看来是父母在照顾孩子,实际上孩子也给了父母最好的 情感 慰藉。遗憾的是,亲子关系本质的属性就是越走越远。孩子终究要长大,离开你去开创自己的生活;还会成家立业,建立自己的家庭;而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便是从他的世界里退出来。

也许你最终会发现:自己一个人孑然一身来到这个世界,到最后还是独自一人离开;在这个过程中身边有许多亲密的人来来往往,可是孤独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你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只能是自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管你有多少朋友和亲人,你一定有一些话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说,会有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的孤独感;有时候那会是一种生命的虚无。

也许,孤独是生命的本质,自己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你要学会理解自己,陪伴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真正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那些在孤独中还能够感觉快乐的人,往往本身已经接纳了生命的孤独;但是他们选择了快乐的孤独,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去陪伴自己的悲伤,去拥抱自己的脆弱;也可以给自己最好的鼓励,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成自己心中最美的样子,便不枉此生。

人的一生是夫妻亲,是父母亲,是兄弟姐妹亲,还是儿女亲?只要不用道德来做绑架,不加思索,也不加考虑,我首先告诉你,一定是夫妻亲。

在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永远改不了的就是对父母一定要讲孝义,对兄弟姐妹讲的是手足之情,对儿女讲的是骨肉情,这些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唯独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配偶讲的是真心,真情,真义。由此不难看出,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只是包容之亲,而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有肌肤之亲。也就是说,和有血缘关系的再怎么近,都有一段距离。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再怎么远,却没有距离。

和父母讲孝义和养育之情,做父母的只有付出大于索取,给了你生命,抚养你长大,雏鸟长成了,总要飞出窝,不可能一辈子陪伴着父母。因为,你也要生儿育女,繁衍后人,只是千万谨记,不要忘了父母。

兄弟姐妹讲手足情,是同属一窝的雏鸟,长大以后,如同树大分支,各成各的家,只要有家存在,就有私心,各顾各的生活。

对儿女讲骨肉情,儿女是生命的延续,所以对儿女只有付出,不讲回报,他们也承担着繁衍的义务,重复着父辈们的循环。这些虽然是至亲至爱的人,但他们却都不能陪伴你一生。

对妻子要讲真心,真情,真义。这个女人和你一起阴阳结合,夫妻什么难以启齿的话都能讲,对方根本就不存在秘密。抱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私心,共建爱巢。一生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在同一个被子里睡觉。生儿育女,知冷知热,相互搀扶,共度一生。

各位看官,相比之下,你们一定会同意我说的;夫妻最亲!同意的请举个手。

人的一生有父母缘、兄弟姐妹缘、夫妻缘、儿女缘,缘深缘浅,即是一心一生所系,全部投入,也与际遇相关,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孰轻孰重?心中一平,得失之间,才有差别。

杨绛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我们仨》,她活了够久,她看的更清晰,夫妻、儿女,他们是那样安静从容的生活,对他们夫妻来说,儿女情要深,特别是钱钟书先生,特别爱钱瑗,小时候是她的玩伴,长大了就是女儿的“老小孩”,可是,天公不美,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更加重了儿女情。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献给了民族、家国,一生为真理而斗争!人间大爱、大孝、大真!

他的一生这些爱全部经历了沧桑,都是那样深沉厚重,让人感觉他伟大而深情。

他挚爱母亲,再回家乡的时候,故园三十二年前,他拿着松枝祭拜先人,天地都为之动容,他没有在妈妈身边尽孝,是为祖国母亲尽心,他曾深情的说:“我的妈妈信佛,所以,小时候,她非常温和、善良……”

他挚爱妻子,“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如果杨开慧一直陪着他,他会是多么幸福!他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他挚爱儿女,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少年时期就曾带着弟弟流浪,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而且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毛主席说:“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参军谁参军!”

哪个深!哪个浅!

都是最深的,都是不能失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