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说桃李满天下,而不说西瓜满天下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6
《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原指桃李树下。。西瓜?汗。。西瓜地?
第2个回答  2008-08-06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栖 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第3个回答  2008-08-06
桃李:桃树和李树。桃树李树能开花结果,可喻为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后辈。
桃李满天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后辈很多,遍布各地。

桃李之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久视元年》:‘(狄)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 桃李 ,悉在公门矣。”’
第4个回答  2008-08-06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而西瓜不能代表这个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