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不足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如题所述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即使他们本身很想好好学习,不让家长失望,可是却总是无能为力。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比较笨学不好。然而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多家长拿来评定孩子能力的依据,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长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家长心里自然会有些失落,认为是孩子学习粗心大意,不够认真努力,轻则谈心、教育,重则批评、惩罚。但有些家长什么招都用上了,可孩子的成绩还是雷打不动,让家长感到很刺手,因为孩子智力正常,在某些方面却是非常聪明的,这令家长们很费解。这提示孩子可能存在学习困难。什么叫学习困难呢?

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ies, LD)或称学习障碍,从理论上讲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性障碍。

那作为家长要怎么判断呢?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哪些表现?

学习困难的孩子普遍存在听觉辨别能力差、知觉转换障碍、协调运动(感觉统合)障碍、学习能力偏异、视觉--空间知觉障碍、理解与语言表现能力缺乏平衡等问题。

听觉辨别能力差

听觉是一种通过大脑皮层分析后获得的声音感觉,是有具有传导声音作用的传音结构——外耳道、鼓膜、中耳及中耳腔内的听骨链以及具有感受声音作用的感音器官——耳蜗、蜗神经、脑干听神经核团、大脑皮层听取等共同构成了听觉神经系统协同完成的。整个听觉神经系统中的任何部位发生结构或功能障碍都可以导致程度不同的听觉损伤。

存在听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一般没有实质性的听觉障碍,但是,这些孩子在听别人讲话或老师讲课时,分不清“妮”、“泥”、“你”、“匿”,和“乌”、“无”、“五”、“务”等近似音。影响听讲和理解,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知觉转换障碍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和其它知觉障碍。

错觉是对客观刺激歪曲和错误的知觉,这是客观刺激物与心理上印象想结合时产生的一种虚假的错误知觉。错觉的产生常与感觉条件、情绪因素相关,当视力损害、光线暗淡时可出现视错觉;当处于激烈的恐惧及急切期待的情绪时长出现错觉;当处于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时也可出现错局。学习困难的孩子长会出现听错觉或是错觉。

所谓幻觉,就是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而感觉器官出现了虚幻的知觉体验。学习困难的孩子,着重出现前庭幻觉。主要表现:重力不稳,平衡能力不佳;运动上的障碍,四肢和身体运动上的严重不正确;空间认知错误和知觉障碍;正中间交叉困难,右手无法在左半身正确活动,左手在右半边活动也会有问题(双侧协调障碍);运球运动困哪,视觉统合不足,形成认字和阅读上的困难等。

有知觉转换障碍的孩子,当别人讲到一个物品,或者老师讲到某个问题时,不能很快联想到这个物品或者这个问题的状况是。例如,当老师要让小朋友描述“狗”的样子,并在自己的题板上写出“狗”字时,他不能立刻联想到狗的模样,也不能立刻写出“狗”字来。甚至于把“狗”想成“羊”、“猫”或其它的家畜。

协调运动障碍

协调运动障碍也就是身体协调不良。身体协调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大脑学习不足。

1.协调运动障碍的表现

(1)异常的姿态反射。

(2)异常的肌肉紧张。

(3)头部位置不稳(无法自然控制)。

(4)眼球运动障碍。

(5)多动和自伤。

(6)癫痫发作。

(7)语言发展障碍。

(8)智能学习困难。

(9)情绪无法控制。

(10)认知不足或错误。

2. 身体协调方面的困难

(1)重力不稳:走路不稳,有时走起路来不是走而是跑,其原因是身体和地心的协调及掌握不足,也就是平衡力不足。

(2)身体形象不明:如在做五官游戏时,常常指错,也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不足,控制不佳。

(3)空间位置关系不明确:一是对举例判断不准,如常把水倒在杯子外边,不会扣扣子或常扣错子;二是对方向的判断常有错误。

(4)对刺激的辨别能力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以旋转为例,有的孩子怕这种活动,稍微一转就晕(感觉过于敏感);而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怎么转也不会晕(感觉过于迟钝)。

(5)触觉防御过当或不足:怕别人触摸,别人一摸就感到痛苦或痒得特别难受;而有的孩子皮肤感觉迟钝,摸他时他没有感觉,甚至你拧他一下也不会感觉痛。

(6)异常的固有感觉反应或听觉反应:对某种行为、旋转或爬高特别敏感,或害怕某种声音。

在学习上的表现

1.做游戏时出现异常状况

(1)俯卧在垫子上时感到紧张:一般而言,孩子俯卧在垫子上的时候,因为手、脚常使不上力,而全身会深深现在软垫内,会感到很舒服。但这些孩子碰到软垫时便特别紧张,他会用力挺起头,把额头贴在垫子上,使脸部腾空,因为头整个放在垫子里,会让他极度不安,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时,他们的全身几乎是僵硬的。

这类孩子通常也不喜欢身体被左右或上下摇动,不喜欢荡秋千,因为他无法主动和地心引力取得协调,平衡能力通常不佳。由于行动缺乏自信,常常特别粘人、爱哭、过分依赖。

(2)做游戏时笨手笨脚:这些孩子在旋转绕圈圈测试时,显示出严重的笨手笨脚,让他们由趴着的动作变成仰卧动作时,会显得笨拙而缓慢。

(3)蒙住眼睛就什么也不能做:这样的孩子,常常是不会做或不敢做“捉迷藏”的游戏,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只要蒙上眼睛就什么动作都不敢做,更不知道如何去抓要抓的对象了。

2.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手指不灵活:手指是人类和外界环境最常接触、用的最多的部位,通常比较不害怕陌生接触,一直是探索时最重要的工具。协调运动不良的孩子触觉不良,手的灵活性差,害怕陌生人触碰,手眼协调能力差,突出表现在写字和绘画能力的不足。字的笔画稍多一些,就写得七零八落,不成字样;绘画时往往把本来圆圆的苹果画得长长的;而将长长的黄瓜画得方方的。

(2)坐姿不良:协调动作不良的孩子坐下时,往往出现弯腰驼背、两手无处放、常放在胸上等现象;或者是不能较长时间地静坐,坐不了一会儿就要起来无目的地活动,假若你要求他静坐20分钟,他会如坐针毡、烦躁不安。

(3)听写时错误不断:听、视觉的协调不良,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协调运动不良的孩子对听到的声音无法即时理解,因此无法和视觉配合。这种孩子在听写上的练习会特别困难,常常漏字、漏段。甚至根本无法跟得上。

学习能力偏异

学习能力偏异的孩子,主要表现在操作及语言能力的偏异。如有的孩子在操作方面对拼装玩具很感兴趣,从模板上拆下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例拼装,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如果让他用剪子进行剪贴,就显得非常笨拙,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语言能力方面偏异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有的孩子对家长或老师教的语言,往往记不住或表达能力较差,而小朋友之间传颂的儿歌不但学的快,而且背诵起来绘声绘色。

有的孩子阅读有困难,主要表现为任务、拼读准确性差、或理解困难。他们常常有字不会写,错别字多、难以纠正,拼音不好,听写、默写、背诵困难。但是这样的孩子有的数学比较好,有的喜欢音乐,还有的喜欢绘画。

有的孩子存在数学计算技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数量、数位概念混乱,数字符号命名、理解与表达、技术、基本运算和数学推理障碍,以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但是,在这些孩子中,有的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甚至在某项体育竞技中能取得很突出的成绩。

视觉—空间知觉障碍

视觉—空间知觉障碍的孩子,常有以下的表现:

一是辨别形状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常常分不清6和9、d和b、p和q等数字和字母;月与用、了与子、车与东、马和与等汉字;把正方形看成长方形,把长方形看成平行四边形,把普通三角形看成等腰三角形。

二是写字总是写不好,根本发布到横平竖直的基本笔画要求,不是横七竖八,就是上歪下斜,常常把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字,要么写的挤作一团,叫人无法辨认;要么就是中间闪下一个大空,让别人看起来误认为是两个字。

理解与语言表达缺乏平衡


一般来说,对一件事情、一篇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思考是基础,而思考、语言思维能力是听觉与视觉能力的综合提升,是在具备基本的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升华出来的能力。它综合所听到的、看到的事物,并对这些事物进行思考、理解,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若听觉或视觉有问题,思考和理解也会出现问题,理解与语言表达就会缺乏平衡。

理解与语言表达缺乏平衡的孩子,在听或阅读时,常常遗漏或替换,不能正确阅读。例如:当老师读完“小明是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小朋友”这个句子时,要求小朋友重复一遍,会有以下情况发生:

遗漏障碍的孩子可能会这样回答“小明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小明是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小明聪明伶俐”等。

替换障碍的孩子可能这样回答“小明非常聪明伶俐”“小明和聪明的琳琳是好朋友”“小明是个非常明白的小朋友”等。

诸如以上这些障碍和偏异,都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困难。凡是有上述情况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忙,同时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兴趣,只要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就要予以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协调运动有障碍。在做游戏时经常出现异常状况。别的孩子都放松,而他紧张僵硬。笨手笨脚,蒙住眼睛就什么都不敢做蹑手蹑脚。
第2个回答  2021-02-04
一、孩子做作业需要家长陪同督促、不陪同督促就做不好作业。
二、孩子坐不住、经常坐一会作业就去喝水、上厕所、玩玩具、总之就是不能安心做作业。
三、孩子经常有小动作,比如咬指甲、玩铅笔、抠橡皮等等上课总是坐立不安,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四、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去做其它的事情,总是丢三落四,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弱。
五、检查孩子作业,明显感觉到孩子不是不懂,不是不会,大部分错误都是粗心造成的。
第3个回答  2021-02-03
这些能力差的一般都比较厌学 ,他们不喜欢学习 ,家长监督才会写作业 ,自理能力比较差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