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斧影”中,赵匡胤对赵光义说"好为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好为之”,仅从字面上解释,意为好自为之,带贬义。指某人所作所为再不收手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结合“烛影斧声”的典故来说,应当是赵匡胤有警告赵光义的意味。

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一举开创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时光。登基之初,就刻意扶持其弟赵光义,一路耀升至“晋王”,位列宰相之上,成“一字并肩王”;同时领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获得了首都管理权。又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把那些功高震主的各路势力分销瓦解,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却不知权利的欲望能改变人性。

由于赵匡胤的儿子年纪都小,为防储君发生意外,赵匡胤也就没有立储君,然而按照宋朝前朝五代各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做法,实际上亲王行京兆尹之职,即可认为准皇储。赵匡胤起初应当也是这个想法的。


然而赵光义做了开封府尹,成了晋王后,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染指军权,搜罗,推荐各种人才,在朝廷上成为自己的党羽;甚至大内宫中的大小宦官,禁军将领,都是其笼络对象,纷纷被其收买,不臣之心已显。这种种行为难免会传到赵匡胤的耳上,皇权之威不容挑恤,更何况此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已经长大成人,于是起了易储之心。

烛光斧影”(又做烛影斧声)发生的经过。司马光的《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其时天寒地冻,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入寝宫,并斥退旁人,只兄弟互饮。殿外伺候人员只从窗户蒙纸上看到赵匡胤拿着斧头挥舞,而赵光义却在不停的躲闪的影子,并有听得赵匡胤说“好为之”。第二天即传出赵匡胤已经驾崩的消息。

宋太祖之死,有太多的难解之谜。按理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时值壮年,身体健壮,一套自创的“太祖长拳”名扬于世,绝无突然暴毙的可能。结合各种正史,野史,和赵光义前期的所作所为和赵匡胤死后的处理来看,赵光义弑兄的可能最大,始终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弑兄夺位的嫌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