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呢?

如题所述

康熙对于鳌拜始终心存愧疚,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鳌拜虽是权臣却绝非逆臣,死的多少有点冤枉。所以到了康熙晚年,他用实际行动为鳌拜平反,在客观上承认了鳌拜是满清帝国的功臣。可惜鳌拜已经作古多年,不能亲眼看到皇帝的惺惺作态。

受各种清朝影视剧的影响,人们印象中的鳌拜基本都是个大白脸奸臣,“铲除鳌拜”也自然成了千古圣君康熙的英明之举,和“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准格尔叛乱”一同成为康熙皇帝的丰功伟绩。但历史上的鳌拜,却至始至终是螨清王朝的忠臣、功臣。

鳌拜出身于镶黄旗,父亲、叔伯都是满清(当时为后金)重臣,他自己也很早就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因为作战勇敢十分受皇太极的赏识,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的勇猛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他攻打明朝的战略要地皮岛,就能略窥一二。

皮岛就是今天的朝鲜椵岛,当时后金攻陷了辽东,明朝大将毛文龙带着部队退守到了皮岛,和兴城、锦州一带的明军互为犄角之势,不停地袭扰后金军队,皇太极前期派出命贝子硕讬等人渡海攻击皮岛,却根本拿毛文龙没辙。后来鳌拜跟着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亲哥哥)出征,亲自带领士兵乘小船涉海攻击,冒着明军的猛烈炮火和如雨弓箭,冲上岛和敌人近身肉搏,最终攻克了皮岛。

此后鳌拜更是屡立战功,在对明军作战、追击李自成、张献忠等等战斗过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其本人也成为镶黄旗的护军统领,成为满清军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皇太极赏识鳌拜,鳌拜也对皇太极忠心耿耿,无论皇太极生前还是死后,他都竭尽全力地维护皇太极的利益。在皇太极猝死之后,多尔衮想自立为帝,以鳌拜为首的正黄旗与镶黄旗将领们则坚决拥立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并且为此不惜调动部队威胁多尔衮。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由皇太极的九儿子、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位,这就是顺治皇帝。鳌拜虽然捍卫了皇太极的利益,但由此也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事没事就给他穿小鞋,期间甚至几次差点被迫害致死,日子过的十分憋屈。

不过鳌拜运气还是不错的,多尔衮还没搞死他,自己年纪轻轻就归天了。顺治皇帝掌握了朝政大权,鳌拜这个有拥立之功的忠臣自然也就迎来了春天,官职、爵位就像穿天猴一样呼啸着上升,成为顺治的心腹重臣。顺治皇帝对鳌拜极为重视,有一次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皇帝甚至亲自去鳌拜家探视,这种举动对于皇帝来说,可是极其罕见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临终前指定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顺治选这四个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索尼、遏必隆和鳌拜都是出身正黄旗或镶黄旗,是皇家嫡系人马,忠诚方面没有问题,而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是从多尔衮阵营反水投诚的,对上面的三个人又能起到制约作用。这种权力安排无疑对皇权是最有利的。

不过顺治皇帝算盘打得叮当响,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期。鳌拜在军队系统影响力巨大,并且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军人的果断和勇武,所以权力日盛,四个辅政大臣之中,索尼和遏必隆都退避三舍,唯独苏克萨哈经常和鳌拜对着干,这让鳌拜心里十分不爽,总琢磨着搞死苏克萨哈。

时间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皇帝已经满14岁了,而当年顺治皇帝就是这个年纪亲政的。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索尼放出了一个大招:他临死前上书请皇帝亲政。鳌拜虽然意图阻止却没有理由,只能默认了康熙皇帝亲政的现实,不过他还是紧紧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就在这时候,苏克萨哈也出手了,他坚决要求辞掉辅政大臣的职务,自愿去给顺治皇帝守陵。

苏克萨哈这招狠就狠在要和鳌拜同归于尽:皇帝已经亲政了,咱们都是辅政大臣,我辞职了你辞不辞职?如果你辞职了咱们就都颐养天年,如果你不辞职就是恋栈权力,不想让皇帝掌握实权。可以说,苏克萨哈是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在做赌注,要彻底把鳌拜拉下马。

苏克萨哈图穷匕见,鳌拜自然也不是吃干饭的,他马上发动党羽对苏克萨哈展开了攻击,并且给对方罗织了24款罪名,不仅要杀苏克萨哈,还要灭了他的全族。康熙皇帝此时虽然已经亲政,也知道苏克萨哈罪不至死,但在鳌拜整天撸胳膊挽袖子气势汹汹的威逼之下,也只能杀了苏克萨哈的全家。

权臣的势力侵害了皇权,这如果是一般的庸主,可能就变成鳌拜的傀儡,但康熙皇帝毕竟是有气运在身之人,又才略过人,面对鳌拜的咄咄逼人自然不会甘心就范,于是就有了康熙八年的“布库少年擒鳌拜”,最后这次冒险的行动竟然一举成功。不过康熙也知道,没有鳌拜的忠心就没有顺治的皇位,自然也就没有他的今天,所以对鳌拜手下留情没有要他的性命,只是禁锢起来。鳌拜英雄一生却虎落平阳,心中自然郁闷到了极点,同年就病死了。

鳌拜虽然权力欲强,但却绝对不是逆臣,不然也就不可能在危急时刻仍忠心耿耿地效忠死去的皇太极,而他对康熙皇帝的态度,更类似于以监护人兼功臣的身份自居,所以行为难免跋扈嚣张。他错就错在成了皇权的绊脚石,没有急流勇退,最后落得个凄凉下场。

这一点康熙皇帝自己也心知肚明,到了鳌拜去世44年之后的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给鳌拜追赐了“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相当于一等男爵。康熙自然不能说是自己当年做错了,而是以“念其旧劳”的理由做了这件事,但实际上就是为鳌拜平反。到了雍正、乾隆两朝,也都相应地给予了鳌拜公正客观的评价。

纵观鳌拜一生,不失为一名满清忠臣,尤其是他对皇太极的忠诚,的确令人嘉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