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献编纂者

如题所述

甲骨文献的编纂历程始于江苏丹徒人刘鹗,他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罗振玉协助下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随后,众多学者纷纷投入这项工作,著录甲骨的书籍陆续面世。金石学家罗振玉的贡献尤为显著,他一人之力搜集了3万余片甲骨,编纂了《殷墟书契》等六部甲骨文集。其他国内外学者也有所贡献,如加拿大明义士的《殷墟卜辞》、日本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等,均收录了大量甲骨文片。



1928年后,考古发掘的有字甲骨则由董作宾主编,编成了《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抗日战争后,甲骨学家胡厚宣的编纂工作尤为突出,他编纂了《甲骨六录》等十几种甲骨文集,对甲骨文献的收集编纂贡献巨大。进入50年代,海外学者也整理出版了散佚的甲骨文集,如日本贝冢茂树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研究所编纂的《小屯南地甲骨》汇集了大量新发现的甲骨,总计4589片。截至1990年,国内外已有80多种专书著录甲骨近10万片。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在1979至1982年间出版,是80多年来甲骨文献的重要集成,精选了41956片研究价值高的甲骨,并以严谨的分类编排呈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扩展资料

类文字的历史比语言的历史晚得多,正如我们每人说大量的话却很少写几个字一样。以文记载事件的功用比用于传递信息的功用要早。晚期记载意念的文符受语言影响,颇多一致。到了用若干符号组成序列,跨时空传递信息时,就分化出了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