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里大侠是怎样炼成的?

如题所述

到了中期后遭遇打击的霍元甲流浪到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与一群民风淳朴,善良勤劳的乡民一起生活,给了他亲近自然的醒悟机缘。值得说道的是霍元甲种水稻的戏,他见周围的乡民不但干的轻松,而且非常迅速,于是不甘地用蛮力快速插秧。当微风吹过,大家静静站立感受自然的抚慰时,霍元甲更是露出不解的眼神。可见这时的他还是放不下执着和功利心,解不开心结,静下心去领悟自然之道也无从谈起了。      导演加长版最精华的戏份就是阿贵被抓,霍元甲替阿贵受罚这段。一开始霍元甲一味忍让,坚决不用武功,被打得很惨。很显然,放不下过去的霍元甲选择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防止重蹈覆辙,并没有明白如何面对现实。此时孙婆婆的一句“你不愿伤别人的命,你也不能让别人伤了你的命”,成了点睛之笔。可以说从听了这句话起,霍元甲才开始真正思考武术的真谛,而孙婆婆的话恰恰是武术的最基本意义,即是自保和保护身边的人。于是他出手防御,招数都是在卸力,并且在对手即将受伤的关键时刻出手相救,点到即止,化解了矛盾也得到了对方的尊重。最终让霍元甲悟出武学精神,人生境界得以升华的时刻其实是在他返回天津之后,目睹了半殖民地化同胞的困苦生活。发现自己的徒弟沦为赌场打手之后,他低头黯然,无疑这时的霍元甲看到了自己过往为人师表时的肤浅和错误所造成的后果。而当他将《霍家拳谱》送给赵健时,正代表着他放下了所有的恩仇和狭隘观念,豁然开阔,真正成长为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并且进入了以武术修炼来强壮国民,用武术精神去开启民智的宗师境界,这是尚武精神的根本目的,也是武道人生的终极关怀。      这一时期他的言行举止尽显一派宗师风范,胸襟宽广。虽然当时的民族矛盾严峻,但霍元甲与人比武,都是点到即止,将一个泱泱大国宽容智慧的开明气度展现地从容自然,甚至是日本武士也因此而深受启发和感动。武术虽然流派招式有区别,但根本的精神都是共通的,“止戈为武”是永恒不变的根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1

年轻时霍元甲执着于争勇斗狠,动不动就跟对手签生死状,想通过武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这阶段无论是他的武功、智慧,还是心胸,都处于迷失自我的疯魔阶段。      与赵建比武,招招凶狠,毫不留情。虽然面对对手稳如泰山的马步能及时调整策略,拆掉木板令其无法立足,但当赵建使出虎爪的时候霍元甲几乎招招对准下阴、太阳穴等要害,最后更是连击对方胯部取胜,这种绝户阴招将这一阶段被俗世红尘遮住了眼睛的霍元甲之凶狠暴烈展现无余。      与秦爷决战,两人从一招一式的打斗一步步竟然发展成凶残的肉搏,在此时武术已经完全失去了止戈的精神,所以用动物野蛮原始的杀戮本能取而代之。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徐克的《蝶变》、《黄飞鸿》系列等作品,徐老怪对于这种国人毫无意义的内斗,或者说是一种民族劣根性的批判更加犀利和深刻。      同时这一时期的霍元甲一心扑在比武逞强上,对家人、朋友都是敷衍应付,收徒弟更是随意,丝毫不考察品性道德,一杯酒就可以入门。可见名利熏心、欲望遮眼的他,越来越偏执极端,最终酿成惨剧。不但过分执着于毫无意义的云烟,而且停留于事物表面的假象,无法透彻灵明,正是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眼界和心胸都难以开豁。

第2个回答  2017-10-01

记得一开始看《霍元甲》上映版本的时候就觉得虽然武戏精彩,文戏也算流畅,但这部号称是李连杰武学生涯总结之作的电影却并没有令观众看到多少深层次的思考,而最近看到的导演剪辑版化解了这个疑惑。长达140分钟的影像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戏,为观众丰满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武者从迷失到回归本心,并悟到武道巅峰之境的完整过程。       在《功夫片的秘密》一书中,作者张力用“手中剑”和“心中剑”的三重境界来论述霍元甲武学境界和武术精神的提升,看过之后受益匪浅。古龙也曾用“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来形容西门吹雪“人剑合一”的剑道境界,当然这并不是武术的绝顶,真正的巅峰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无剑无我,剑我两忘”,这也正是霍元甲最终悟到的境界。这里就浅谈加长版《霍元甲》中人物人生境界的提升和武术修养的健全,一方面向《功夫片的秘密》这本专业分析电影动作的著作致敬,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的反思和感悟。      导演加长版开始展现的就是霍元甲陷入人生低谷的狼狈状态,看着逝去女儿留下的荷包,往昔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心间,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全片深刻反思的基调,而后清晰的三个人生阶段或者说是人生境界,逐一展开,生动而富有张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