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如题所述

(一)对于自身方面的因素
性格是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从生物学的方面来说,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幼儿的生理特征。有的幼儿出生开始就是容易急躁,这样的幼儿长大遇事稍有不顺就容易大发雷霆,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
(二)外界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就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自身性格,家庭教养方式。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氛围温暖和谐中成长的幼儿,较家庭关系紧张中成长的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更加的友好,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身心受到潜移默化,也会渴望家庭之外与他人的友好和谐相处;其次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性格,多指父母的性格。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许多行为,处事方式都是在幼儿眼里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目前主要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溺爱、放任、专制、慈严结合,根据有关研究其中溺爱、放任和专制都会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只有慈严结合的家庭教养方式才最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2.动画片
班杜拉曾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对他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行为的好坏无法准确的甄别,认为动画片中的英雄,为拯救地球,惩强除恶用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是正确的。盲目的模仿自己的“英雄”养成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不加以制止必然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动画片的人物都是理性化的,无论是用武器攻击,火烧水淹还在高空坠地都是完好无损。成人能够知道这是假的,但是幼儿会认为是真的无法完全将虚幻与现实区分开,以至于降低了对于攻击性行为危害的感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