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如题所述

过去传统养鹅,鹅雏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的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鹅雏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流感、鹅鸭疫、里墨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防治不力,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鹅病为何会增多

我国是传统养鹅大国,而不是现代养鹅强国。在鹅业生产经营上,经常出现不科学、不规范、无章法制约的情况。我国的养鹅业是以千家万户小生产经营为特征的。目前尚无鹅的饲养标准,绝大部分农户是随意喂料,或用鸡、猪的饲料喂鹅。这样必然出现营养失衡、过剩或不足,导致机体生理代谢功能失调,降低生活力和免疫力,从而引发疾病。特别是喂猪或鸡的配合饲料,因其中都掺入人工合成添加剂,对鹅来况可能有反作用。

目前规范的或比较规范的种鹅场极少,鹅雏大约95%以上来自散养的普通成年鹅所产的蛋,由普通孵坊孵化的。这些所谓的“种鹅”基本或根本不免疫接种,具孵化的鹅雏,也是基本或大都不免疫,后天首次免疫也多为空白。在无防疫和检疫疏漏的情况下,鹅雏、肉鹅、“种鹅”大量异地调运,活鹅市场混乱,病鹅乱宰乱卖现象严重,病死鹅不作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水源、饲料和相关用具不按规定进行消毒等等,最终导致传染病的循环往复,绵延不断。

鹅用生物制品,品种单一,产量少,供应面更小。例如,全国只有少量小鹅瘟疫苗间断供应,抗小鹅瘟血清很少,鹅副粘病毒病的生物制品更少。这也是一些烈性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鹅的饲养和鹅病防治的实验研究设施,以及比较规范的规模养鹅场极少,养鹅的科技人员奇缺。养鹅者绝大多数是个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不讲适度规模,仅凭传统养鹅经验养鹅。如养鹅场舍布局不合理,鹅、畜、人距离近,设施过于简陋,饲养管理粗放,不合理分群,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此外,一般都不按免疫程序给鹅群进行免疫接种,大部分养鹅场舍基本没有消毒、隔离措施。凡此种种,都为鹅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正常的鸭鹅不需要通肾,除非大量用药、疾病等原因时才需要给鸭子通肾。

一般在肾肿的情况下如:疾病、应激或使用了对肾脏刺激比较大的药物后需要给鸭鹅通肾.

需要注意的是雏鸭鹅不要急于通肾,话说是药三分毒,小鸭鹅肝脏解毒能力差,而且用药过早容易使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给后期带来隐患。

由于肉鸭鹅用药比较勤,而且肉鸭鹅本身肾脏代谢差。不给肉鸭鹅通肾会导致尿酸盐沉积、肾肿等不良症状。

鸭鹅用过磺H药后再给鸭子通肾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给鸭鹅通肾:当患有大肠杆菌、腺胃炎、痛风、饲料钙质超标、中毒等情况下,需要马上给鸭子通肾。给鸭鹅通肾主要是为了解毒,肾脏肿就需要给鸭鹅通肾,如果得了腺胃炎,就会有霉菌毒素的存在,使用保肝护肾的药物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那么如何给鸭鹅通肾呢?

专家建议用新牧的肾肝宝内含泽泻60g,子40g,猪苓50g,地榆40g等。对肾型引起的肾肿大、苍白、花斑肾;肉鸭鹅腹水综合症引起的胸腔积水、肝肾肿大;通风药物中毒、尿酸盐沉积、腺胃肿大等有很好的疗效。

最近看到很多养殖朋友在使用藿香正气水,但用法是五花八门,从每盒50只鸭鹅~600只鸭鹅不等。

问大家为什么用呢?

答:防中暑呗!到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喝了真的就不中暑吗?到底管用吗?

大家回答:还行吧!看不出变化有多大。

为了让大家能合理地正确使用藿香正气水,以免走入误区,今天跟家分享一下我的实际经验:

第一:首先了解一下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水、乙醇(酒精)。

第二:藿香正气水的功能:辛温解表、散寒、化湿、理气和中、属温热药物。

第三:藿香正气水的主治方面:体内寒湿而引发的腹泻、呕吐(上吐下泻)、胃肠型感冒、风寒外邪等原因所导致的感冒。

了解了藿香正气水的成分,功能与主治,大家才能更好的在鸭上有效使用。

一、鸭鹅夏天中暑,均为热性病,临床体温急剧上升、腹泻、脱水为主要症状。大家大剂量使用藿香正气水这类温热药物治疗是不对的,不但不会缓解病情,反而有可能使病情更加严重(中暑后的鸭群可以使用双黄连、冰爽、葡萄糖等,使用后可以再用藿香正气水来辅助恢复,效果更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6

鹅病都是养出来的,为什么不能避免? 

一、对温度与通风的认识。

特别是在冬季,大多数养殖户认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这一重要环节。在一养户现场,15天的鹅群,呼吸道严重,死亡鹅呼吸道问题严重。进入其鹅舍时,发现湿度太大,鹅舍墙壁上有流水,顶棚上面竟然像下雨一样,不断有的水滴滴下,氨气味较浓,通风口量太少,门窗紧闭。

询问为何不通风,回答是怕把鹅冻着。

其实养户对这一方面陷入了误区,在20天后的鹅只,羽毛已经丰满,自身也有的抗寒的能力。

只要把温度控制在20-24度,不要出现忽高忽低,鹅只就会非常舒服。往往鹅群出现问题是因为温差较大,忽冷忽热造成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家庭放养鹅群,冬天在外散养鹅群,很少有呼吸道发生。

所以,对温度与通风这一环节的控制,只要做到温度平稳,通风重于保温,鹅只很少会有呼吸道的发生。也可以说,呼吸道是闷出来的。

二、育雏的温度控制不均衡。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标准化舍,鹅舍前后后温差太大。

前面第一栏温度较好,而最后一栏温度达不到,出现的问题是三日龄小鹅在温度达不到时,扎推现象严重,影响开水与开食,对后期的生长形成隐患。

育雏关键是看鹅施温,根据鹅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温度。不要把温度放在某一数值上。其中一养殖场,在三日龄时出现问题时,养殖工人把舍内温湿度计放在了热风带口下面,从热风带出来的热风正好吹在温度计上,上面显示达到32度,工人在记录温度时,把此温度记上了,而外面温控器上面显示舍内温度30度,温度探头在第二栏前面。第三栏的鹅群出现扎推,明显温度不够。如果只把温度做为一个数据来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根据鹅群状况给予适宜的温度。

三、关于30天以后鹅群发病的问题。

30日龄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气囊炎,包心包肝。大多数兽医诊断为感冒、肠道炎症,或大肠杆菌引起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病毒病。

有一养户在15天出现上述问题,在到现场时发现,小鹅呼噜的很多、小鹅扎堆、精神萎靡、并且鹅舍里面环境很差、氨气味很大。

建议先以通风为主,把前后两端的通风口开启,形成空气流通,不再投用复方类抗生素,使用治疗性的特效药即可。由于此时死淘率高,前期药费投入近1.5元钱,养户信心已明显不足,就有一种“堵气”的心理。在18天的时候把鹅舍前端的塑料布也撤掉了,晚上也不保温了,并有不养的打算。结果是在20天时,死亡率高达60%。

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鹅群前期的发病并不是什么流感,病毒,关键是通风与温度没有协调好,造成前期形成的隐患的爆发。前期鹅群的管理与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控制后期疾病的发生,要把工作放在前40天。

四、为什么冬季问题严重。

不可否认是现在疫情是越来越严重,而冬季又是一个大问题。

还是回归到一点,那就是温度与通风。

由于冬季过多的注重保温,要么温度过低,鹅只感冒了,要么通风不良,氧气量不足。让鹅只天天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而当舍内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正好时细菌,病毒生长的最佳环境。当通风不足时,这些细菌很通过空气流动带出鹅舍,长期定居于舍内,成为最大的隐患。正是这种环境,给细菌,病毒提供了繁殖,甚至变异的“温床”。这也是大多数兽医工作者,很轻松的从嘴里说出流感、副黏、浆膜炎等等。而又有多少兽医工作者能够从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总结,有些病的确是病原引起的。而现场的问题是许多病都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环境,病就会无药自除。

第2个回答  2020-12-01

10日龄雏鹅痛风的原因,小鹅痛风治疗方法,提高雏鹅成活率高的方法 

 

 

 

1、温度

雏鹅身上的绒毛极少,自身调节温度的手段又差,偏偏鹅是一种偏向于恒温的生物,这就导致温度对于雏鹅威胁巨大。当雏鹅舍的温度上下波动时,雏鹅的表现也会跟着有所变化,当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雏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这个是养殖户要注意的。控温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和通风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最好更倾向于保温,以为温度的影响是实时的,通风则有较长的反应时间。

 

2、鹅痛风方法

达龙“绿风宁”这款产品专治仔鹅痛风,快速见效。两天控制死亡。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有蛋白酶、白茯苓、益生菌、双歧因子等。能够专门防治鹅因传染性疾病、蛋白质不分解、维生素缺乏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和脾坏死。

 

 

 

3、常见问题

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小鹅对于吃的不挑剔,很多东西都吃,尤其是下水以后,极容易在外界进食一些含有寄生虫的东西,最后批量出现寄生虫的情况。常见的有绦虫、线虫等等比较顽强的计生虫,这些一般需要针对性用药,不然很难根除的,发现寄生虫以后最好找下来源,以免后续再次出现。

 

4、风脚病

这个也多由于细菌入侵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面比较脏,而小鹅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地面上。其次就是小鹅的脚底有伤口,然后被病菌入侵了,发病后的小鹅脚掌上面明显有异常,比如污血之类的东西,这个一般需要也放出污血再处理,最好找专业的兽医来结局,不要自己乱动手,因为和这个还是比较麻烦的。

 

对于小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家要多注意,从各个方面入手。小鹅这个阶段是虚弱的,度过了后续一般很少出问题的。

第3个回答  2021-03-22

鹅病都是养出来的,为什么不能避免?

一、对温度与通风的认识。

特别是在冬季,大多数养殖户认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这一重要环节。在一养户现场,15天的鹅群,呼吸道严重,死亡鹅呼吸道问题严重。进入其鹅舍时,发现湿度太大,鹅舍墙壁上有流水,顶棚上面竟然像下雨一样,不断有的水滴滴下,氨气味较浓,通风口量太少,门窗紧闭。


询问为何不通风,回答是怕把鹅冻着。其实养户对这一方面陷入了误区,在20天后的鹅只,羽毛已经丰满,自身也有的抗寒的能力。只要把温度控制在20-24度,不要出现忽高忽低,鹅只就会非常舒服。往往鹅群出现问题是因为温差较大,忽冷忽热造成的。

二、育雏的温度控制不均衡。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标准化舍,鹅舍前后后温差太大。

前面第一栏温度较好,而最后一栏温度达不到,出现的问题是三日龄小鹅在温度达不到时,扎推现象严重,影响开水与开食,对后期的生长形成隐患。

育雏关键是看鹅施温,根据鹅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温度。不要把温度放在某一数值上。其中一养殖场,在三日龄时出现问题时,

三、关于30天以后鹅群发病的问题。

30日龄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气囊炎,包心包肝。大多数兽医诊断为感冒、肠道炎症,或大肠杆菌引起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病毒病。

鹅痛风了怎么治?可以使用中亚达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绿风宁”无抗系列产品 ,可以让水禽防痛风、催肥增重、长毛、老毛、防肠炎、防腹泻。

总结,有些病的确是病原引起的。而现场的问题是许多病都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环境,病就会无药自除。


第4个回答  2020-07-29
鹅吃了我们人吃的米醋会死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