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高三语文备考

如题所述

高三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还有一个学期就要高考了,在高考前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尤其重要,究竟高三学生怎么复习语文才好呢?语文学习有规律可循,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涵盖高中三年的知识,知识量庞大、考点也比较零散,如果我们不好好整理知识,复习的时候就会一团糟。根据高考的命题趋势看,出题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高考语文的考查要求落实到创新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上。试题考查的内容并不是单个知识,而是更加全面、综合的考查。

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就要有系统性的意识,要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最好能将三年学习到的知识点以一个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高考复习大概有三轮,知识结构的构建要在一轮复习就要完成,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主要就是对知识体系有缺漏的地方进行补充。第三轮复习的时候,你的知识体系就会特别清晰,做起题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冲刺备考的关键时期,学生一定要看准形势,并且在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语文作文的考查上,题目的设置可能会与近期的国家大事有所关联。学生要善于抓住时间节点,如今年的全面小康、抗击疫情、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等。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热点,不能抱着“闭门造车”的心态,对于热点我们要做好材料的积累,这将会成为我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和有力的论据。

在作文的写作上,我们还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个有志青年的身份,作文内容要积极向上,要体现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复习时,我们也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在复习阶段,学生就要由“学习模式”切换到“考试模式”,在复习阶段,学生不应该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做练习题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查漏补缺的工作。我们可以将以前的试卷或练习册拿出来看,重点关注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并根据问题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即使我们要练题,我们最好要降低练题的难度,因为考试主要还是考查基础知识,巩固好基础才是复习阶段的关键。

学生也要将部分复习时间用在加强写作技能上。因为考试时的作文题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在复习的时候,我们最好将各种典型的作文题回顾一遍。拿出我们以前的试卷,把它的作文材料再重新看一遍,思考哪一种题型用哪一种写法更合适。

写作前,学生一定要注意审题,如果作文离题,那就前功尽废了。阅读题目时,我们可以将文字中的关键词划出来,通常这些关键词都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指明方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好标题会成为你作文的加分项;作文的开头用语不要太啰嗦,也不必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要与文章主题相贴合;作文的结构要清晰,最好在写作之前拟一个作文提纲;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是800字以上,所以同学们的字数一定要写够;在卷面方面还要注意不要多次涂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6
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第2个回答  2018-04-16
做好高三语文备考:
温故知新,总结方法

考生在复习新专题的时候,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另外,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一定要注意对方法的总结。其实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考生,可能总结出来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专题复习后的效果比不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要好得多。

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研读考纲,首先要画出高考所考的知识点。整个高中阶段各考生学过的语文知识点不少,有些是高考考查的范围,有些不是。在研读考纲时,考生就要把高考要考查的知识点画出来,作为重点内容来复习。如考生学过的修辞类型很多,但考纲中只列出了9种修辞,那么考生只需把这9种修辞熟练掌握,其他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其次,要分析命题规律。同一个知识点,在命题方式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出了知识点的主次关系。分析命题规律,可以帮助考生搞懂知识点上的主次关系,那么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了。
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做,是指做和高考考点有关的习题。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看的内容,所以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专题复习是第二阶段的关键,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有的考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有的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只喜欢看某一专题而不喜欢看其他专题,甚至有的考生在专题复习还没结束时就急不可待地进行第三轮复习等,这些做法都是应该规避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夯实地掌握考点,在实际考试中会因为有所偏颇而导致失分的。因此,考生要学会在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要相信,只有通过这么步步为营,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到第三阶段做起综合试题来才能游刃有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16
语文不易突击,需要你每天坚持积累,不能放弃。语音字形、古诗词打好基础,记牢固。理解大意题多理解,多做,按照作者的思想选择,而不是自己的,作者说月亮是方的,你也要选方的。文言文有的字词意思是一样的,实词、虚词分开总结放一块记,还需要你多读文章。阅读理解可以归纳一些答题套路。作文字一定要写工整,不能跑题,可以多背,多模仿历年范文,不能写流水账,要有条理。
总而言之,需要勤奋。
第4个回答  2018-04-16
这得看你要考到那个程度了,及格,一百分以上还是更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