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明朝时徽商是安徽的而在清朝时徽商是江南的

为什么在明朝时徽商是安徽的而在清朝时徽商是江南的

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
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既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里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徽商主要经营盐、典当、茶叶、木材四大行业,当时在江南流传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徽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8
明朝没有安徽省,现在安徽地区属于南直隶。清顺治年间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康熙年间分为江苏和安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