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之前好像在DY阅绘童年看过但忘记了

鹬蚌相争,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其弟弟叫苏代,他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

苏代到了邯郸,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苏代,你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苏代说了这个故事:
一天,蚌趁着天晴,张开两片硬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见了,快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急忙把硬壳合上,钳住鹬的嘴不放。
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好吧,你不松开壳就等着。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
蚌毫不示弱地回敬说:"好吧,你的嘴已被我钳住。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
就这样,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时间一长,它们都精疲力竭。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见到它们死死缠在一起,谁也不能动弹,便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
苏代讲完故事后,又对赵惠王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长久相持不下弄得疲惫不堪。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认真考虑再作决定。"赵惠王觉得苏代说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后来,人们从苏代讲的这个寓言故事中引申出成语"鹬蚌相争",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连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往往用来比喻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0
《鹬蚌相争》是改编自《战国策·燕策》中的寓言故事“鹬蚌相持”,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制作的水墨动画片,胡进庆担任导演,顾汉昌,墨犊担任编剧。
故事情节:鹬鸟和翠鸟在河边争夺一条大鱼。渔翁发现后,用鱼叉刺去,没有击中。鹬鸟趁机抢走大鱼,逃之夭夭。一只河蚌敞开胸怀在沙滩上晒太阳。翠鸟又啄到一条泥鳅,泥鳅挣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夹住了,翠鸟想从河蚌壳里夺回泥鳅,鹬鸟又飞来赶走翠鸟,欲与河蚌争夺泥鳅。于是,鹬鸟与河蚌在沙滩上进行了一场智慧与心理的争斗。虽然泥鳅被鹬鸟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条腿被河蚌夹伤了。双方都不肯善罢甘休,斗争又继续下去。鹬鸟佯装打盹,河蚌慢慢张开两壳,伺机进攻。鹬鸟出其不意猛然回头啄去,早有准备的河蚌立刻合拢,把鹬鸟的长喙死死夹住。这时,早已守候在芦苇中的渔翁趁机把它们一起捕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9
有一只河蚌,悠然自得地在河滩上晒着太阳。突然之间,有一只鹬鸟飞了过来。

它看到肥美可口的河蚌,于是猛地扑过来,想要衔走那只河蚌。

河蚌看到危险来临,急忙合拢了自己的甲壳,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巴。

鹬鸟拼命咬住河蚌,河蚌也用力夹紧鹬嘴。就这样,谁也不肯让一步。

这时候,有个渔翁恰巧路过,他看见撕咬在一起的鹬和蚌,便将它们一同塞进自己的鱼篓里带回家。

有句话说得好:“处世让一步为高”。

若是河蚌和鹬鸟都懂得让一步,最后也不至于双双丢掉性命。

可仔细思忖起来,河蚌和鹬鸟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呢?

生活中,有太多人都是因为不肯退让一步,从而陷入与他人的争论中,到最后常常都是两败俱伤。

殊不知,懂得让步,才是一种处事的豁达,做人的智慧。

让,是一种豁达。
第3个回答  2020-09-10
就讲了两个动物,他们相争最后一个用得力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20-09-10
讲的是什么,我现在主要是讲两个乡镇好了第三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