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大叔回顾一下多年的买车历史,对BEIJING-X7感慨万分

如题所述

古人云:“食有鱼,出有车。”对我而言,吃鱼不成问题,车却是个稀罕品,它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

车给我提供了交通的便利,承载了无数儿时的梦想。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折射出观念的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的生活离不开车,我的幸福离不开车。

1983年,我三岁多,改革开放刚展开,责任田刚刚分产到户,那时我家生活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父母因为粮食产量提高而笑逐颜开,家里不仅顿顿有了白米饭吃,还有少量结余可以卖出,勤劳的父母还种植蔬菜挑到城里卖。一天中午,父亲卖完菜回来,原本像天平一样平衡的扁担那天却因菜篮的一头装了重物而显得格外不平衡,定睛一看,右边的菜篮里竟然躺着一辆崭新的儿童三轮车。我顿时惊叫起来,要知道,我多少次站在附近粮站的地坪上,发呆地看着单位上孩子骑着儿童车玩,在我耳畔留下一串串得意的笑声啊!我是多么渴望有辆儿童三轮车啊。现在我的幸福生活就从儿童三轮车车轮转动中开始了,我终于可以加入粮站地坪上骑行的队伍了。可那时怎会想到父亲为了圆我的骑车梦,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后来我长大不骑了,那辆儿童车就闲置起来,父亲便和我商量,把那辆车送给了邻居孩童。 1999年,我参加高考考上某本科师范院校。上大学后,为了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我还做了一份家教,后来我花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骑着自己的爱车,按着清脆响亮的车铃,穿梭于大街小巷,夹杂在那熙熙攘攘的车流里,奔忙于上课和做家教的路上,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 遇到天朗气清的周末,还约上三两个好友,来一次小旅行,一起骑车去郊外兜风,踏青,放风筝。风华正茂的我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脚蹬着车轮飞快前进,额上的汗水随风而逝。

由于保养得好,直至大学毕业时,我的爱车依旧如新,可不方便带走,又卖不了几个钱,干脆送给了一位学弟。 2006年,我来恩施大山深处支教满期了,但我舍不得离开这片热情的土地,舍不得离开这里淳朴而勤奋的孩子。便考上了当地一所中学的在编教师,并和一位苗族姑娘相爱结婚了。老爸送给我一千元红包,说在山区上班,山高路远,出行不便,要赞助我买一辆摩托车。我推辞不要,老爸却很骄傲地说,不要把老爸看扁了,我们农民的日子现在好过了。于是我接受了父亲的赞助,又自已出了四千多元钱,买了一辆125型本田摩托车。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我骑着车带着爱人一起去上班,一起去郊游。放寒假了,我就骑车跋山涉水,走过蜿蜒曲折的农村公路,去一户户贫困孩子家里搞家访,送书籍和春联。一路走来到处充满着家长和孩子们朴实真诚的笑声,让我感恩恩施大山中温暖友爱的乡情人情。 2020年,摩托车已经载不下一家老小了,于是想买辆车,只是觉得汽车不如摩托车好“养”,让我顾虑重重。但终究经不住大家的劝说,考了驾照,花了十多万元买了一辆北汽X7。提车回来的当天,一家老小围住车子转,进入车内摸东摸西的,做梦都没想到作为普通家庭还能开上车。从此,我们一家人出行不再害怕风吹雨打,奔波辗转,向往之处,车必送达。

时光荏苒,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幸福的载体,国家发展的标志。在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同时,我也一步步实现了买车的梦想,奔向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