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哨的“三国演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黑哨事件”独领风骚,矛盾焦点集中在正版黑哨名单上,而央视停播黑哨名单之后,中国足协、绿城吉利俱乐部、被媒体点名的裁判们又各施手段、再战江湖,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明争暗斗颇似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之争,个中玄妙耐人寻味。 随着杭州、广西和上海等地对“黑哨”内幕的一再曝光,在中国足坛全面掀起“扫黑风暴”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领路人的中国足协别无选择的道路。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张吉龙公开表态,造成混乱情况其根本在于各方面都忽视了一个“自律”的问题。“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你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影响负责。对裁判员来说是这样,对俱乐部老总和媒体也是一样。”他说媒体在没有确定权威评判标准甚至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就抛出所谓“黑哨名单”,是一种缺乏起码的行业自律的行为。“即使是对待犯罪人员,中国的政策还是以挽救为主的,更何况这些裁判员还没有被定为罪犯,即使是已经确定为‘黑哨’,要处理,是应该本着一种治病救人的态度吧?把裁判员列在未经证实、未经权威评判的黑哨名单上,用法律的观点来衡量,这合适吗?”
“静悄悄地做也是一种行动。中国足协一直没有停止对假球黑哨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只不过不会今天抛一颗炸弹,明天抛一颗炸弹这么轰动而已。”张吉龙在表态中对中国足协处理黑哨的工作给予了阐释。 如果假球黑哨成为足球这个特殊行业里的一种黑暗的行规,那么扫黑的任务实在太艰巨了。虽然被认为相对勇敢的上海电视台公布了所谓的黑名单,使这些黑哨们如坐针毡,但他们暂时还是安全的。但没有人会坐以待毙,因为这次“反黑风暴”来势汹涌,一些人也不得不有所担心起来。一些被媒体点名的裁判开始通过有关渠道,侧面打探足协对“反黑”的基本态度;为了提前做好反击的准备,一些裁判开始着手为自己寻找有实力的律师,以备一旦自己被指控之时,好在第一时间由律师出面,进行法律操作,以化被动为主动。
当浙江率先打响了反黑战役之后,国内足球界的反映各不相同,很快划清了各自的阵营。各地方俱乐部对几名裁判的评价也没有脱离“行规”——某裁判不算黑,他收的钱很少,而某某某就非常黑,要价特别高,而且说翻脸就翻脸。这种评价的方式本身已经证明了假球黑哨的基础。司法无法介入假球黑哨,而裁判们却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使那些指责他们是黑哨的人麻烦缠身。 绿城、吉利两方的处境可以说是骑虎难下。裁判问题这一敏感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拔出萝卜带出泥”,面对盘根错节的足坛人事关系和规章框架的束缚制约,足协很难破釜沉舟重新洗牌,而绿城、吉利却不惜以“污点证人”的身份放手一搏,尽管这不过是一种冒险的个人行为,无疾而终结果的几率极大,也不排除授人以柄的失败可能。
最为可畏的是,继续拖下去对反黑一方极为不利。即便司法最终介入,但仅证据不足一条就足以导致绿城、吉利败诉,另外,还在足球圈内厮混的绿城俱乐部必将为此次行动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