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左右尊卑是怎么发展的

如题所述

在讨论左右问题之前,最好把时代区先分开来:秦汉以前为一时期,秦汉以后又是一时期。

先说秦汉以后的一般概况:
秦汉:尚右。
三国:尚左。
隋唐宋:尚左。
元:尚右。
明清:尚左。
稍做解释。明清尚左很好理解,因为满洲人文化较低,一承中原旧制,所以明朝尚左,他们也尚左。而明朝之所以尚左,是因为明承唐制,唐朝尚左,所以老朱家也尚左——由此类推,宋人尚左也是拜唐人所赐,唐人尚左拜隋朝所赐……

隋朝尚左有没有证据呢?
有的。《隋书》:上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以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这里的尚书左仆射高颎是朝廷首相,而右仆射杨素是他的辅佐。可见隋朝官制以左为贵。
顺便一说,左仆射、右仆射之官职(秦汉只有仆射,不分左右)创自三国,而三国也是尚左的:
魏国:曹仁为左将军,曹洪为右将军,后来曹仁为车骑将军(又为大将军),曹洪则只是卫将军,可见左高于右;
蜀国:刘备称王时,以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演义里面张飞高于马超,实际上不然,因为此后刘备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高于车骑将军,可逆推左将军理应高于右将军;
吴国:孙权‘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其中周瑜为左督,程普右督。
又,查《三国志》一书,‘左将军’凡见62次,‘右将军’只有区区20次,数字上的差距,很能说明问题了。

然而,秦汉与三国截然不同,秦汉时代基本上‘尚右’。
比如秦朝二十等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右更高于左更,右庶长高于左庶长。
汉代又有所谓‘左官’之称。左官者,指那些出仕诸侯王的官员,他们比朝廷官员地位低,所以别之曰‘左’。
秦汉有‘左丞相、右丞相’,右丞相高于左丞相——这一条到了魏晋整好调了一头,变成左丞相高于右丞相了。
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贬官称为‘左迁’。
这个词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里有演绎:
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
周昌为之哭泣,可见颜师古注的“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一语没错。

至于,唐朝既然尚左的话,怎么理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曰:此处李白、韩愈二人是在用典、习用成语,正如清末‘公车上书’,实际上公车之制废除已久,不可呆看书本盯住一两个词汇而忽略了当时的实际状况。

秦汉以后一般的概况到此告一段落。剩下两个问题,希望与诸公探讨:
1,秦汉为什么尚右,三国为何在极短的时间里又改成尚左?

2,元朝尚右何解?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是,蒙古人是异族,他们的喜好与中原不同。
不过,答案可能有更复杂的一面。我们知道,蒙古-突厥-匈奴同为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环境近似,彼此有前后沿袭演化的关系,习俗本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匈奴人偏偏是‘贵左’的。
譬如匈奴人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等等,都以左官高于右官,左右贤王为例,左贤王基本上相当于太子之位,乃是单于以下的第二人,绝非右贤王可比。

说过比较混一的秦汉以后,再看先秦时代。

先秦时代的普遍规律即是老子说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在展开之前,先探讨一下为何左右可以和吉凶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的地理观念与现代人的地图观念不同,上古时代人们居室坐北朝南,自然以南方为上方,北方为下方,所以左手为东方,右手为西方——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等于一日从左手边开始,右手边结束,因此很自然的,左为阳,为吉,右为阴,为凶。

这种左右阴阳的观念,还表现在地图上。以河流为例,中国在北半球,河流大多数从西向东流。面对河流流去的方向,左手边是河的北岸,右手边是河的南岸,所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北水南也可从山的角度来解释,山北背阳,故为阴,但在平原上水流不成峡谷的状态下,相信左右阴阳原则也是古人判断的方法,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了解了何以左右何以和阴阳、和吉凶结合起来之后,便能理解为何“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了。吉事如宴饮婚姻等,是喜事,让人联想起光明的一面,所以和太阳初升的左边联系在一起,自然以左边为尊位;而凶事不祥,多肃杀,令人联想到日没或是黑夜,所以推崇日落的右边为尊位。

符合“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的史料有很多,暂举几条如下:
《石氏经》:“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合之日以知五谷之有无。”(左吉右凶)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兵事贵右)
《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兵事贵右)
《礼记·檀弓上》:“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凶事尚右)
《道德经》:“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于人。”(左契在债主手上,所以尚左)
……
然而,同是先秦时代,与之完全相反的例子也有之。
‘凶事尚左’例:
《左传·桓公八年》:“ 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
‘吉事尚右’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饮酒乐,宋公使昭子右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官职尚右)
……
故,先秦时代的尚左尚右其实是未定的,只能具体说某一时代、某一国家其尚左或是尚右,不能一概而论。

另,稍微可说一下‘车之左右’问题。
先举左传御车的描述:
《桓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
《闵元年》: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
《闵二年》:卫懿公…渠孔御戎,子伯为右
同年: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
《僖八年》: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
《僖公十五年》: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
(还有很多,不及引)
很明显,在车上,凡是主帅,一概在车左,其次御人居中,车右为下位。这一规律包括楚国都遵守,比如“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楚王也是居左的。所以,信陵君‘虚左以待’,是让夷门侯生坐了上位了。
车位的问题,最为清晰明确,左中右,以左为最贵。史载有一位国君梦见居左不祥,便坐了车中,可见车中低于车左,贵于车右——车右最低微,因此左传有说:“林雍羞为颜鸣右,下。”云云。
我认为车位问题无需和先秦时代的贵左或者贵右习俗混淆在一起看待,那样只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丝毫无助于探讨。

ps:
1,无出其右:
此词出自《史记·田叔列传》,里面说:“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人尚右,故以右为上为好。

2,文章写得很混乱,且最后也没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愧于
@贺金缕
同学。
未免看得眼痛,提炼一下我的主要观点:
历史时代不同,尚左或是尚右是不同的,先秦时代尚左尚右似乎都有,之后秦汉和元代尚右,余皆尚左;
尚左尚右与地理观念、阴阳有一定关系;
战车的左右尊卑较明确,左为尊;
讨论左右尊时要避免后世习用成语问题,习语典故反映的是产生此典故时代的观念,未必与引用者的时代观念一致。

3,先秦时代,大多坐北朝南,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理解世界。然而,也有不同的特例。比如山海经的《五藏山经》、《海内经》都按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叙述。非特如此,各经内部的叙述顺序也很怪异。或是按照西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北的顺序,或是东南-西南-西北-东南的顺序。大约《山海经》的作者别有一种地理观念。

4,很多书中说,先秦时代中原各国尚右,楚人尚左,其实也不一定。‘楚人尚左’前面已经引用过原文,实际上说的是楚人在战争中尚左;中原各国也有不尚右的例子,比如说‘左昭右穆’的制度,就是以左为上位。《康王之诰》也有‘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的记载。

5,一位基督教的朋友说,蒙古人尚右习俗的来源之一是基督教,因为汪古部乃是信基督教的,《圣经》中有说“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大概这一尚右的传统通过汪古部影响了蒙古大汗们——觉得似乎也可自圆其说,暂存于此,供方家批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