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多音字在姓名里面究竟该怎么读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很多女性的姓名里都带有一个“茜”字。这个字既可以读作“xī”也可以读作“qiàn”。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想问,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的,到底该怎么读别个的姓名比较合适?(P.S:今年里约奥运会上有个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叫任茜,当时就有很多网友在纠结到底这个名字该怎么念,但是很多人以当时直播时名字下方的拼音”renqian“为准)。

茜这个字汉典里面的正规读音应该是:qiàn

以下是找的一些资料:

《新华字典》(2004年第10版)在解释“茜”(xī)时说,这个字“多用于人名”,但同时又说,“人名中也有读qiàn的”.那么,“茜”字出现于人名中时,究竟该怎么念呢?
在“人名中也有读qiàn的”这句话里,副词“也”除表类同意义外,还带有补充说明的意味,这样看来,似乎“茜”在人名中读“xī”的几率要高一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汉族人姓名中,“茜”大多读作“qiàn”.读作“xī”的实例不多,且多出现于外国人名的音译词中,如“Nancy”译为“南茜”,“茜”是其中第二个音节[si]的对译,译制片《茜茜公主》里的“茜”读作“xī”,这仍是音节[si]的对译,该片的英文片名就是《Sissi》,配音演员在片中将女主人公称为[��sisi].对此,《辞海》(1979å¹´9月第一版)作出了明确解释:茜一 qiàn①草名,见“茜草”.②茜草根可以作大红色染料,因即以指大红色.李群玉《黄陵庙》诗:“黄陵女儿茜裙新.”二xī译音字,多用于人名.《说文解字注》:“茜,仓见切”.“xī”作为“茜”的读音是后起的.由此可见,“茜”读“xī”时主要用于音译外来人名.
当然,“茜”的这两种读音在用于人名时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茜”(xī)还是“茜”(qiàn),均主要用于女性人名中.茜草根可作大红色染料,“茜”便可借指大红色.而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常用以象征美好的女性形象,如《红楼梦》中怡红院、悼红轩的得名便源于此.另外,“茜”、“蒨”为异体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3年7月修订版)中,“蒨”的第一个义项即为:“同‘茜’.一种多年生蔓草.”《辞海》(1979年9月第一版)还解释了“蒨蒨”一词:“鲜艳貌.杨载《遣兴偶作》诗:‘春蔬茂前畦,蒨蒨有颜色.’”因此,“茜”又可引申为“鲜艳、艳丽”之义,这无疑也适于表现女子形象的美好可爱.“茜”(qiàn)字多用于女性人名中,是与它的语义内涵密不可分的.读“xī”时,“茜” (qiàn)的引申意义保留其中,这是采用使用频率不高的“茜”做译音字的重要原因.
“茜”用于人名时既有“内外之别”,作为权威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最好能把这种使用上的具体差别注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6

大多数情况,名和字之间大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常常是同义、反义或其他方面的关系。如果是三个字的名字,就要结合他名中的另外一个字,一般名字都有一定意思的,而且要看我们的读音习惯,按一般的习惯读大体上是没什么问题的。名字只是一个称呼,起到一个标识作用,所以怎么叫只要习惯了都是可以的。

多音字 :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参考资料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543904-1632144.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