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本人工资怎么确定

如题所述

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与缴费工资和实际工资相关,用人单位应按实际工资结算工伤待遇。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差额由用人单位承担。实际工资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有最低和最高限制,根据工作时间和工资约定确定。这是关于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确定的解答。
1、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缴费工资显然是对受伤时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而言的,而对于受伤时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并不影响其享受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2、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存在差额时,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结算工伤待遇应以实际工资为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如果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职工的缴费工资应该与其实际工资一致,在计算工伤待遇时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也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缴纳工伤保险费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原因或者经办机构征缴技术原因,用人单位没有或没能如实申报工资总额,少缴工伤保险费导致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存在差额是不争的事实,对因缴费工资与实际工资差额所致工伤待遇差额,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3、实际工资的范围应当是包括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在内的劳动者应得工资而非实得工资。
4、用于计算工伤职工工伤待遇的本人工资有“保底封顶”的规定。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工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工伤职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至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份数计算本人工资;尚未领取过工资的,按约定工资标准计算本人工资;关于工资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本人工资。这就是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怎么确定的解答
工伤赔偿计算方法及本人工资确定方式
工伤赔偿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来确定的。首先,需要确定工伤程度和工伤等级,这通常由医疗机构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工伤等级和工伤保险金计算公式,计算出工伤赔偿金额。工伤保险金通常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伤残补助金和丧葬费等。
本人工资的确定方式主要是根据劳动合同或相关规定来确定的。一般而言,工资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岗位级别、工作年限、工作表现、工作性质、市场行情等。此外,还需要考虑社会保险和税费等扣除项目。工资可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各种形式。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计算方法和本人工资的确定方式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来进行的。具体的计算和确定方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工伤赔偿和工资确定过程中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法律顾问,以确保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