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

如题所述

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在小学和学前阶段,英语占用了大量儿童生长、生活的时间,远不止10%。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对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过早开设、过高要求的英语成为一个“拦路虎”,使多少学生成为失败者而被淘汰。

即便城市学生,也有多少人因为英语成绩落后而失去上大学和读研的机会,哪怕他是专业英才,例如当年陈丹青在清华美院招生的经历。有多少优秀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因为英语成绩而失去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机会。有一位三本院校的校长告诉我,在他们学校,学生几乎是花80%的时间学习英语,为了一张四级证书。

多年来,从学前到研究生毕业,英语教育耗时巨大,耗费居多,但成效甚微。从珍视青春、珍惜生命的角度,特别值得反省。关键就在于学用脱离,英语交流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永远用不着的。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上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力,我们就必须回答学科教育的目标究竟如何制定。面向未来,一个学生究竟应当学什么、学多少,以及应当学多早?

今天的课改必须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从源头开始做减法,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英语对于一些资源困难的地区学习有障碍

并不是要取消英语,而是使它成为如同化学、地理、生物那样一门正常的学科。它可以选择性地成为必考或选考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应当达到合格。

在师资非常缺乏、完全没有语言环境和交流需求的民族地区,应当重视和恢复本民族语言的传承教育,尤其是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应当以母语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实行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将民族地区小学的教学从“三语”(母语、汉语、英语)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在广大农村地区,可视当地的教育资源、开放程度,确定英语教学的位置和考试的权重,将英语设为必修或选修,设置等级化的评价标准,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生,达到“合格”即可。


3、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不太实用

完全可以不用高考来评价英语学习。因为英语采用各种类型的等级化测试和机考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拿来即可。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指定所需的考试类型和等级(如同托福、雅思那样),高考和中学的英语考试也可采取在校外、多次机考的方式。

从实用的角度,新一代翻译机,已经可以满足通讯、出国、会议翻译等实际需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学会使用这些电子设备,是学校教育的新内容。

从高考的角度,已有研究证明,语数外三门主科中两门为语言类,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也是一种性别不公平。

小结:

有人质疑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权重,并不会导致对母语的重视,科目减少了,反而会加剧应试竞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只是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措施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重要的是启动实质性、整体性的教育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招生自主权,通过评价和选择的多样化去接近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8

不应该移出义务教育。

从大环境来讲,经济全球化已经显而易见,英文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中国孩子不会英文,岂不是成为了世界上的聋子和哑巴?有人争论很多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的英文教育不足以让他们成为一个可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的英文人才,我承认,绝对部分都不可能。但是,这点应该改变的是提升教育质量,不是取消这门课程。美国人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教育水平不好,教出来的孩子不会做二元一次方程就取消数学课啊。

英文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怀有不出国英文无用论的人,居心叵测,医院评职称,大学老师评教授都要看英文论文发表数量,这个跟出国不出国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在一个学科,看不懂英文,无法知道世界最先进的研究成果。

我们现在的科学圈,其实是西方世界制定的游戏规则。联合国的通用语言是英文,英文的科学刊物比我们中国本土的要多的多,具体数据忘了,好像是多少倍,不只是数量,而且更加权威。学习好英文,等于给孩子们未来成为世界性人才打开了一个门,建立了一个平台。是英文已经重要了,我们才鼓励孩子们去英文。

掌握这个语言的目的是和世界沟通。诚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世界性人才,更多的人自我定义为本土化人才,但是多一门语言对本土化人才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次,因为英文的重要性,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花了大量的资金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就算取消了英文义务教育,那么最终收益的其实是各种正规或者不正规的英文机构。

因为生源进一步得到扩展。最倒霉的是农民和无产阶级,没有足够的资金让孩子得到英文教育,这些孩子将来工作后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来补充英文上的基础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7
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在小学和学前阶段,英语占用了大量儿童生长、生活的时间,远不止10%。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对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过早开设、过高要求的英语成为一个“拦路虎”,使多少学生成为失败者而被淘汰。

即便城市学生,也有多少人因为英语成绩落后而失去上大学和读研的机会,哪怕他是专业英才,例如当年陈丹青在清华美院招生的经历。有多少优秀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因为英语成绩而失去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机会。有一位三本院校的校长告诉我,在他们学校,学生几乎是花80%的时间学习英语,为了一张四级证书。

多年来,从学前到研究生毕业,英语教育耗时巨大,耗费居多,但成效甚微。从珍视青春、珍惜生命的角度,特别值得反省。关键就在于学用脱离,英语交流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永远用不着的。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上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力,我们就必须回答学科教育的目标究竟如何制定。面向未来,一个学生究竟应当学什么、学多少,以及应当学多早?

今天的课改必须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从源头开始做减法,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英语对于一些资源困难的地区学习有障碍

并不是要取消英语,而是使它成为如同化学、地理、生物那样一门正常的学科。它可以选择性地成为必考或选考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应当达到合格。

在师资非常缺乏、完全没有语言环境和交流需求的民族地区,应当重视和恢复本民族语言的传承教育,尤其是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应当以母语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实行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将民族地区小学的教学从“三语”(母语、汉语、英语)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在广大农村地区,可视当地的教育资源、开放程度,确定英语教学的位置和考试的权重,将英语设为必修或选修,设置等级化的评价标准,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生,达到“合格”即可。

3、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不太实用

完全可以不用高考来评价英语学习。因为英语采用各种类型的等级化测试和机考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拿来即可。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指定所需的考试类型和等级(如同托福、雅思那样),高考和中学的英语考试也可采取在校外、多次机考的方式。

从实用的角度,新一代翻译机,已经可以满足通讯、出国、会议翻译等实际需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学会使用这些电子设备,是学校教育的新内容。

从高考的角度,已有研究证明,语数外三门主科中两门为语言类,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也是一种性别不公平。

小结:

有人质疑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权重,并不会导致对母语的重视,科目减少了,反而会加剧应试竞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只是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措施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重要的是启动实质性、整体性的教育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招生自主权,通过评价和选择的多样化去接近理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8
个人认为要移出必修课,即使不移出也要英语在学科中的比重降低。
只有半殖民地的国家才会着重学习殖民国的语言,要有民族自信,我们国家不需要把英语变成我们的第二语言。
再说现在孩子和家长把英语看的太过重要,外面也是很多的英语辅导报培训班,家长不惜花重金去培养孩子英语成绩,原因就是英语在主课中分数比重较大,再看语文,几乎没有家长让孩子去补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前形容人:玉树临风,芝兰玉树,文质彬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现在只会说“帅”。以前遇到美食:佳肴美馔,海错江瑶,齿颊生香,五味俱全……,现在吃到好吃的:一句“绝绝子”代表所有。
降低英语比重,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学习,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发展创新的更好,否则就是文化的遗失。
虽然要学习英语,但是也不用全民学习,不止英语,就和其他语言一样,专业人做专业事,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4个回答  2022-08-18
我认为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将英语移出必修课。
首先,英语依然是国际通用语言,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英语其实也是与国际接轨。然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人民的关系交往越来越亲密,所以沟通就少不了了。再然后,学习了一种外语,对于我们以后学习生活工作都非常有帮助,虽然现在学习中文的人也很多,但是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英语。
我是一名英专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世界上好多国家讲英语,所以这也是一种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桥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