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如题所述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一般都由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而且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然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依靠联想建立,而且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即是想到本体与象征体的相似点或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咀嚼回味的余地。
比喻也称打比方,通常是用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陌生或抽象的事物。使用比喻说明或描写事物,可以使不具体、不生动的事物变得生动鲜明。写作中通过联想或想象从其他的人、事、物、景中找出与要记叙的人、事、物、景类似的特点“借彼喻此”,可以使读者对文章描写的对象(人、事、物、景)产生完整而清楚的印象。由此可见,比喻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二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三是可以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比喻的功用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帮助说明;二是形容美化;三是起暗示作用。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与比喻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形容或表现另一个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具体形象表现其他的事物。比如,红旗往往象征革命,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常被比作老黄牛--前者借助的是“红旗”这一具体的事物,后者借助的是“老黄牛”这一具体的形象。
虽然比喻和象征都是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都能让隐晦变得明朗,都能让深刻变得浅显,都能让平实变得典雅,都能化无形为有形,都能化抽象为具体……但这两种艺术表现手段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先看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两段文字:
(1)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药》
(2)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药》中,结尾处写的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用的就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它一方面象征革命者是杀不绝的,必将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表明革命前景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故乡》中,“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显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作者是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在思想感情上存在着深厚的隔膜,句中本体并未出现,只出现了喻体“厚障壁”,是用喻体代替了本体。
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象征是一种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格,二者的这一根本性区别已经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章学范畴,比喻属于修辞学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章”范围内使用,比喻的使用范围大--可在包括“文章”在内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内使用。
第二,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事物表现一个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如概念、思想和感情等,而且是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则往往都是具体的事物。这里,对于比喻我们就不用再赘言了,单看象征就可以。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的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就是用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抽象的“未来美景”。一句话,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会停止在一事一物上,而是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比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且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了1905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第三,象征往往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某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一般贯穿在某一句群、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中,含蓄而深沉,比喻则是打比方,仅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一般只局限在某一具体的句子中。比如,茅盾的《风景谈》结尾处整个段落都是象征。此外,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第四,象征中的象征体一般都是作为重点事物来写的,如《白杨礼赞》就是重点写白杨,《海燕》就是重点写海燕,《松树的风格》就是重点写松树,比喻中的喻体则会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借助性”,往往是一完成使命即消逝,不像象征中的象征体那样能给读者留下它就是“主人”的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几种情况必须注意。一种情况是比喻与象征是合二为一的,既可以看作是比喻,又可以当做是象征。比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既可以当做比喻也可看作象征。再一种情况是一个比喻因为经常出现且被反复运用因此也就变成了象征。比喻讲究创新,王尔德就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象征也需要创新,但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将竹、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是因比喻的反复运用而变成了象征,月亮等意象也是这样。这类象征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积淀,而且是反复出现的频率越高,越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面对这些特殊情况时,我们应该特殊对待,做好具体分析。

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象征”的修辞意义与比喻相近,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两点:
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文似看山不喜平”等就是。当然,也有的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这种用法较少,而且它是着眼于语句表达,不是着眼于篇章。
象征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都是运用的象征手法。象征也有用于文章局部的,如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处,在瑜儿的坟头平空地添上一个花环,用以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但它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决不会是一个单句。而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所以,说“北方的农民像白杨树”,这是比喻,但茅盾先生那般热忱的刻画白杨树伟岸挺拔的形象,那般深情的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不再是比喻,而是象征了。
象征的本质不是相关性,而是相似性。
象征体和本体是怎样构成相似的呢?简而言之:始于形似,止于神似,不拘泥于形似,着意于神似。例如《白杨礼赞》,作者起兴于傲然挺拔的白杨树,接着描绘它倔强挺立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斗争前线不屈不挠的抗日军民“形似”,进而点化:这树中的伟丈夫的坚强不屈、朴质严肃与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北方农民那种精神意志何其相似!这就是‘神似”,是作者着意渲染的旨趣。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这原本是个过去已探讨过的问题,其区分点有三:
1、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2、象征表现在篇章和段落中,而比喻表现在句子里。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
3、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今有市里所出的初三“二练”模拟卷子,又涉及此知识点,全县教师争议颇多,故以重查资料而证之:
请看下列句子:
(1)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例(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例(2)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例(4)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表现在:
一、 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 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三、 两者的格式不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借喻除外)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而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它主要是连接用复句或几段话的文字来点明象征意义的。
四、 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或暗示)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第2个回答  2019-11-23
比喻和象征都是增强表达形象性的艺术手段,它们能够让深刻变得显露,隐晦变得明朗,平实变得典雅,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然而这两种艺术手段是有本质区别的。
先看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两处文字: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药》
……我和闰土已隔了一层厚厚的障壁了。
--《故乡》
《药》结尾写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是一种象征的表现方法,它一方面象征了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必将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表明革命的前景光明和充满希望。而《故乡》写“一层厚厚的障壁”并非实实在在的东西,旨在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的思想感情的深深隔膜。这里本体事物并未出现,而出现喻体“障壁”,思想感情上的深深“隔膜”与“厚厚的障壁”的相似之点就是“厚”,就是
“隔膜”像“厚障壁”,用喻体代替本体。
比喻,通俗一点讲就是“打比方”,为了描写甲事物(或者说明道理),用甲事物本质属性完全不同,但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例如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有时“圆”,“呼作白玉盘”(李白《古郎月行》),在李白看来,又圆又亮的明月像白玉琢成的盘;有时“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一弯新月像一张弓。通过比喻,月亮时圆时缺的特征经过描绘和渲染,更为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有些道理的比喻,也用浅显常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如鲁迅《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喻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比喻不彻底消灭敌人,反被敌人报复和伤害。在比喻中,本体、喻体有主、次之分,喻体只是一种增强形象性的手段。
比喻,在本质上,属于同义表达形式的选用这一修辞范畴。凡属于比喻这一修辞格的句子都可以通过句式的变换转化成平实陈述的句子。
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托意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集中描写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抽象概念、思想感情。创作者将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大部分形象都描绘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让读者披文入情,涵咏意会,品味咀嚼,感悟开掘形象背后蕴涵的哲理情思即象外之旨、弦外之音。如高尔基《海燕》描写暴风雨之前“苍茫的大海上”的自然景色,以及在暴风雨中睥睨傲视、勇敢飞翔的海燕,来象征俄国1905年前的革命形势,象征俄国革命中革命先驱者搏击风暴的革命精神,可见象征是一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含义,具体事物和抽象含义是水乳交融、难以剥离的。而比喻是为了描写或说明本体,借助喻体来打比方,以期达到形象化的修辞效果,二者是临时的比方关系。用来象征的事物往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刻画摹写,一般贯穿全文始终。而比喻的喻体是虚拟的,只是在某一句或几处文字中出现。另外,比喻也大多从形状相似的角度来比方。
第3个回答  2019-02-09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比喻一般有比喻词,且是用于比喻对象在形、貌,或特性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象征一般无比喻词,通常在句中会出现“象征”这个词,往往是在作者观点中,可以用象征物的某个具体特质去代表作者所要表现的某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质(通常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精神内核上的)。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
而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象征”的修辞意义与比喻相近,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第4个回答  2012-10-08
比喻和象征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中运用相当普遍。但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

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

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用“明星”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用“钓饵”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燕雀”、“鸿鹄”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

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⑤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

⑥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

比喻由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如上文例①“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象征本体(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如上文例④的“纯洁与感情”。)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如④的“象征”。)等三部分组成。

但比喻和象征都可以省减。比喻可以省减除了喻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③。象征也可以省减除了象征客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的⑤⑥。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如:①的“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等。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种相关联系是靠联想去寻找的。如例⑥。“红白的花”和“革命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或“人们对革命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的,人们只能通过联想把“花”与“美好前景和希望”联系起来。再如,鸽子象征和平。“鸽子”与“和平”也不存在相似点。

2、各自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如:失掉光辉的太阳,飘浮在雾海之上,恰似一个落入水中的铜镜。“失掉光辉的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比较抽象的,但“铜镜”就具体形象得多了,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就很容易感知到“鬼魂光辉的太阳”的形状和色彩。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如上文的“红白的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蕴含的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只有在《药》这篇作品所创设的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3、稳定性不同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说比喻的意义较为狭窄和固定,而象征的意义却要宽广和深沉得多,具有含义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区别。如“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所具有的意义是固定的,即它象“播种机”一样具有“撒播”的特点,不过现实意义上的“播种机”撒播的是植物的种子,而“长征”撒播的是“革命思想”这样的“种子”。此外很难有其它的解释。但象征就不同,象征客体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寓意,而且也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如:

⑦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这两首词都是以“梅”为象征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但毛泽东赋予了梅花热情、坚强、乐观、昂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襟怀阔大,气度非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象征其自我,他把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打击的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品格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中,显得消极、悲观、孤芳自赏。这样,同是梅花这一象征客体,因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寓意。

再如,“竹子”通常象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如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但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中却象征丑恶势力。

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指的是同一篇作品中象征客体,由于解释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或所站的立场不同等等原因而有不同的解释。如:

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伊人”在古代,由于人们认为这是一首讽劝国君实行开明政治、求贤尚德的诗,所以人们认为“伊人”是政治理想、崇尚道德,能人贤士的象征。而如今的人们认为这只是一首情歌,抒发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追求之情,所以“伊人”象征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象征客体和象征本体的关系看起来是非常凝固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固定的,只是一种临时的,松散的关系。如:红色象征喜庆和革命,太阳象征光明,绿色象征生命,梅花象征高尚坚贞,兰花象征高洁淡泊等。但这只是人们通过联想,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约定俗成的。一旦离开了它产生的特殊环境,这种象征意义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换成了另外的意义。如“红色”在其它国家或民族它可能就象征流血和残杀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