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一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敦煌出土了一千年前的考古文献,名为《凶吉书仪》,这本书记录的是当时有关婚丧嫁娶的一些礼仪。

考古人员意外地在背面发现了惊喜,原来背面被当时的小朋友当作了涂鸦板。上面写了“这是狼”、“这是牛”、“这是黄羊”、“这是狗”等文字。

经过考证,这批白画动物并不是某个小朋友的涂鸦,而是出自22岁的学郎李文义之手,目的则是为其弟李文进进行启蒙识图教育,类似今天流行的启蒙识图教育,虽然浅显但也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扩展资料: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 [5]  ;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

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敦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