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不好数学呢?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人天生对数学就比较敏感,所以学起数学来说就比较容易。可是有的人从小对于数学就完全提不起兴趣,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就算学了也很难进到脑子里,并且数学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思维反应较慢的人对于数学是不太喜欢的,因此总是学不好数学。

一、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不好数学。

学习是双向奔赴,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对于学习我们需要有探究的精神,并且对它产生极高的兴趣,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种事半功倍的感觉。而对于数学很多人觉得难以把它融会贯通,这是因为一些人对于数学是提不起兴趣的,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也只是知识在眼中过一遍,因为自己在内心当中提不起兴趣,所以给脑子提供的信号让我们对于数学知识难以彻底掌握,所以学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反应慢,学不好数学。

我们在网上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就是在上数学课时,如果笔不小心掉到课桌下,自己去捡笔的时间,数学已经完全听不懂。由此可知,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每时每刻的提高注意力,因为数学的学习是需要极高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如果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反应慢的话,数学知识的讲授已经到了,下一个辩证因此不能掌握上一篇章的数学题,也就难以对数学知识有所掌握。可见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好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学习数学难这么吃力。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没有学习上的困难,难以理来以后的幸福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知识掌握到脑子里。尽管在学习数学上是10分的困难,但是只要经过一定的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并且兴趣也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改变来提高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放弃学习的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5

这个可能跟孩子恐惧学数学和找不到学习方法有关。

对于大多数学习不好数学的孩子来说,一般都是很恐惧学习数学的。数学不像语文,靠记忆就能够获得获得比较好的理解,数学需要更多运用到逻辑思维。如果逻辑不够清晰,就容易被数学题难倒。孩子从而就不爱学数学,最后就会造成一种学不好数学的现象。在学校里面,老师要管理学生比较多,不会仔细去分析每个学生学习存在方法,所以还是需要靠父母去帮助孩子。

一、孩子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孩子在开始学数学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就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厌倦。因为在做题目的时候,无论自己怎么样去想办法,都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问题,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焦虑,从而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恐惧感。所以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当中,他就不会认真的去学习,看到数学就害怕,甚至看到数学老师都会感觉到恐惧。

二、有些孩子思维逻辑没有那么强。

之所以不能够很好的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因为孩子的思维逻辑没有那么的缜密。数学有一些题目确实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才能够很好去解答,所以如果孩子的思维逻辑不够,就很难去应付数学题目。而逻辑这个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要,需要长时间去锻炼,需要有人去引导。

三、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

所以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数学成绩不好。首先要消除孩子恐惧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接受数学。先找一些简单数学题目来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相信如果孩子可以解开这些简单题目,就能树立信心,慢慢爱上数学,成绩就容易上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28
1、数学基础薄弱,跟不上复习进度,导致越学越没信心,甚至放弃 2、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但不会应用 3、知识混淆,做题没思路 4、做题时喜欢回顾以往做过的类似题型,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解答 5、考试时紧张,怯场,导致平时会做的题也丢分。容易形成脑空白 6、花费大量时间啃大题,考试时大题往往会做或可能会做,但是分数丢在不该丢的上面 7、不会总结,每次做题时感觉都比较陌生 8、做题速度较慢,考试时间不够 9、做题不严密,老在细节上丢分或者算错丢分,有的解答题上某一步骤做错导致全盘皆输 10、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时喜欢参考标准答案,或只听老师讲解。抄作业(高三以前),很少动脑。
解决方案

1、循序渐进,狠抓双基。因为基础薄弱而跟不上复习进度。找到这个原因后,必须从基础开始重新复习。平时上课强记笔记,自己复习的时候按照课本章节顺序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辅以课本后面习题和配套练习册习题进行复习。把知识点吃透。前期复习时以课本为主,做题时选用基础题、简单题、中等题,先放弃难题大题。高考大部分都考察简单中等题。等数学基础知识熟悉了,再以题为主。这是选用的题大多都是中等题,少量简单题,大题难题仍旧可以不做。有能力的适量做一些。这样一方面提高学习信心,一方面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复习规划得当,循序渐进,是能够在2个月内考到120分的。

2、不善于应用知识的同学,是因为过于循规蹈矩,不会活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于“构建函数”、“逻辑推导”、“数形结合”,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死磕课本定义定理,虽然做到内容熟悉,甚至知其所以然,但不能灵活应用,在考试时比较容易吃亏。尤其是新课改的背景下,题目出的更加灵活。这类学生需要注意日常培养思维,既然知识已经过关,平时复习数学的时候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看题、看卷”上。允许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思考。多思考每一个步骤的转变时如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总结出做题的通用套路,加大精力整理同一类的题型来总结归纳。如求解通项an,必然是Sn-Sn-1,或者是Sn+1-Sn,排列组合题是根据什么情况下先取后排,先排后取,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如圆锥曲线交点问题等,都有一定的通用套路。主要对这些做题方法进行整合和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4
因为很多孩子觉得数学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也觉得数学是一个非常费脑子的事情,而且这些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根本就不动脑思考,所以才会学不好。
第4个回答  2021-12-24
主要就是因为孩子的计算能力不是特别的好,其次也是因为孩子的逻辑性不强,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