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校,原来好处这么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上一篇推送中提到,我发现日本的私立中学和高中 男女分校的数量比混校还要多 ,这让在中国长大、认为男生和女生就应该在一起接受教育的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出于好奇,我又就男女分校的意义做了一些调查。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渐渐发现 男女分校可能比混校更具合理性,优点更加突出 ,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大家。相较前几篇推送本文与日本教育的关联较少,但相信在帮助中国家长 理解男女分校的意义, 进而在判断 是否送孩子去男校/女校分校 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虑到有些学校不是纯粹的男女分校,而是在混校内设有纯男生班和纯女生班,本文很多地方会用 “男女分别教育” 和 “男女混合教育” 来替代“男女分校”和“男女混校”,不过含义基本是一样的。

上一篇推送中我就发现,尽管日本的男女分校在不断减少,在高中总数中所占比例还 不到10% ,但是在2018年度东京大学合格者出身学校人数排名榜中,排名 前10的学校中有8所是男女分校 (7所男校1所女校) , 只有2所是混校(东京学艺,渋谷幕张)。再看 前20名,依然有16所男女分校 (14所男校2所女校),相对于混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男女分校学生成绩更优秀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日本。

2002年英国国度教育研究基金会(NSER)针对2954所高中实施的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分校的学生成绩要明显优于男女混校 。2009年英国统一初中毕业考试(GCSE)中,获得A+和A(评分从A到U不等)的学生人数最多学校的排名中, 前十名几乎都是男女分校,在前50名中也占了80%。 而男女分校在英国所有高中中所占的比率比日本还低,仅为 6% 。

韩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朝鲜日报》于2009年首次公布了韩国高考——“大学学术能力测试”的各校排行榜,在对1217所文科高中学生的语文、数理和外语成绩进行比较时,发现 男女分校学生平均分比混校高出12到14分 。文科高中前100名的学校中,只有31所是混校,剩下的 近7成是男女分校 。

不光是男女分校,也有数据显示 在同一所学校中,纯男生/女生班的学生也要比男女混班的学生成绩更优秀 。日本的NHK纪录片「女と男」中介绍过一所名叫 伍德沃德大道小学 (Woodward Avenue Elementary School)的美国公立小学,该校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进入纯男生/女生班还是男女混班。在一次佛罗里达州学习能力评估(PISA)中,该校 纯男生班和纯女生班分别有86%和75%的学生达到了“优秀” ,而 男女混班中达到“优秀”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只有37%和59% 。更令人震惊的是,纯男生班获得“优秀”的学生中,竟有多名是曾经 在混班中被视为有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该研究团队对5所公立学校的纯男生/女生班和混班的学生实施了语言能力测试,结果为混班中男生合格率为 33% ,而纯男生班为 68% ;混班中女生的合格率为 48% ,纯女生班则高达 89% 。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2000年发表的一项耗时六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分校的学生比混校的学生成绩好15~22% ,并且 更喜欢学习,生活态度更积极,对学校的信任度也更高 。

看来男女分别教育的效果好于混合教育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成年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具体可参考《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我们容易忘记这些差异在孩子身上同样存在。

美国Newsweek杂志2006年1月号曾做过一个专题叫“男孩危机(The Boy Crisis)”。文中揭示,在 中学阶段男生比女生要晚两年进入性成熟 ,在针对5至18岁孩子实施的信息处理能力测试中,幼儿男女孩间几乎没有差异,而 进入青春期后女孩的信息处理能力明显要快于男孩 ,而到了18岁两者间的差距又消失了。

上文提到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的调查报告也分析称:“ 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在教养、认知、发育等的成长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而男女分校的学生不会受到这种性别差异的影响 ,这个年龄段的男女混合教育是非常有局限的。” 

一位华人妈妈也告诉我说, 在日本的混校中,女生的偏差值比男生更高 。而在男女分校中,男校的偏差值比女校的更高。

以上的结论也很符合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我清楚地记得,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我高中理科班,大学文科),班里成绩最好的几名“尖子生”总是女生,男生偶有优秀的,但是总整体数量上来说远比不上女生。如果当时按性别算平均分话,想必女生平均分要比男生平均分高出很多吧。

综上可见,由于发育速度的差异,女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能力是高于男生的,不但如此,上文提到的“男孩危机”一文认为混合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式逐渐偏向学习能力更强的女生,使得男女生之间的差距更大,男生在学校里更难以获得充分的指引和教导。

文章介绍称,美国联邦政府于1972年施行了禁止公立学校实施男女分别教育的法案,以促进男女生的教育平等。但是这个法案并 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的发育差异,就强行让男女生在同一条件和环境下接受教育,导致男女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为了缩减男女生间的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又于2006修订了该法案,至此以 后公立学校也可以选择进行男女分别教育了 ,即使不转型成为男女分校,也可以在学校内设立只有男生活只有女生的班级,进行分班教育。美国2002年设有纯男生/女生班的公立学校只有 10所 ,到了2012年有飞涨至 390所 ,而完全转型成为男女分校的有106所。

日本也有一所设有纯男生/女生班的混校,即位于东京都江东区东云的 かえつ有明 。这所学校从2013年起引进了“男女别学学年”,即 从初一到高一男女生分班上课。 这初一到高一的四年正逢男女生发育速度差异最大的时期,这样分班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

除了发育速度不同,男女生在大脑构造上的差异,也使得其各自适合的学习方式出现很大差异。

美国单一性别公共教育协会(NASSPE)主席伦纳德·萨克斯(Leonard Sax)的畅销书 《Why Gender Matters: W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Sex Differences》 中,就详细介绍了男孩和女孩的大脑究竟有哪些不同,以及各自适合的养育方式。这本书的日文版叫《男の子の脳、女の子の脳―こんなにちがう见え方、闻こえ方、学び方》,中文版叫《养男育女调不同:大脑不同,学习型态不同,情绪表达方式不同,教养方法当然应该不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一下。

根据萨克斯的介绍, 男孩和女孩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很大不同 。男校的教师常常需要大吼才能让学生安静下来,而女校则不用,这是因为 女生的听力比较好 ,正常说话的音量足以传达到女生大脑里。但是 女生觉得正好的音量,却会让男生犯困 ,萨克斯认为这可能也是男生中多动症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男女生的视觉系统也非常不一样。由于视觉传输回路结构的差异, 女孩子比较喜欢红色、橙色、米色等暖色系,男孩子则比较喜欢用黑色、灰色、银色等冷色系 (我之前以为男女对颜色的偏好完全是社会后天赋予的,原来先天因素更大,后天可能只是强化了这个差异)。因为视觉信息传导路径的不同, 男孩子喜欢在运动的物品,擅长把握空间位置关系,女孩子则擅长通过视觉感知色彩和质地 。

在记忆方面,女孩子善于通过听连贯的音来记忆,男孩子更善于通过图像来记忆。因此 女孩更适合一边进行口头说明一边写板书的教学方法,男孩则更适合结合图示来进行说明。

男女分别教育体制可以针对如上这些特性,来 制定更适合男生/女生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方式 ,而在男女混合教育体制下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读者,以上介绍的男/女孩的普遍特性只是说明男女分别教育具有合理性。但是 人与人的个体差别是很大的 ,喜欢红色的男生、方向感特别好的女生也大有人在,作为家长不必太拘泥这些理论, 了解并尊重自己孩子本身的特性更最重要 。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男女分别教育在实践中的效果。

从上文我们已经知道,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各方面发育比较早,混合教育体制下女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总体来说要优于男生。而男女分别教育则可以配合发育速度较慢的男生来按排课程,采用更针对其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缩减男女生之间成绩的差距。

上文提到的伍德沃德大道小学学生的PISA成绩中就可以看出, 纯男生班的成绩(86%优秀)要优于纯女生班的成绩(75%优秀),而混班中女生的成绩(59%优秀)则要优于男生(37%优秀) ,且而差距较大。纯男生班有多名是曾经在混班中被视为有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获得优秀,也说明了 比起混班时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针对纯男生班的教学更能激发男孩子的潜力 。

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1998年发表的一项针对男女分校的调查报告也称:“ 社会经济背景与成绩的关联并不明显,但混校还是分校对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影响。男女分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对性别差异做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得出了 男女分别教育更有益于培养男/女生各自的能力,并能缩小男女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

不过并非将男生和女生分开教学就一定会有好效果, 根据男女生的特性用心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完善 ,对于营造更加适合男/女学生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比如伍德沃德大道小学的纯男生班的老师会时常 使用命令语气,促进男生们之间的竞争,而在纯女生班则指导女生间通过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符合了男性的潜能更易在竞争中被激发,而女人更易在合作中施展特长的特性。

日本顶尖的男校和女校大多历史非常悠久,或许也是因为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方法,从而得以长年维持强大的升学竞争力吧。

男女分别教育的另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突破一直以来的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即在 男女分校中男生/女生更不容易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在学科和兴趣上有所偏好 。

198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针对天主教系男女分校和混校的毕业生实施调查发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和数学方面,男校的男生要比混校的男生更优秀;而在科学和阅读理解方面,女校的女生要比混校的女生更优秀。报告总结称:“ 女校出身的女生对于擅长的学科,更不容易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一名英国研究者在调查13-14岁青少年的学科偏好时发现, 男女分校的学生对于科目更少有“男生擅长这个,女生擅长那个”的偏见 ,喜欢戏剧课的男生和喜欢科学课的女生比例都高于混校。上文提到的NSER调查报告也认为,在女校就学的学生,选择“非女性化”学科的比率更高。

有位先后在男校和混校工作过的教师说:“在混校中,男孩子在合唱时总不愿意张嘴唱,但在男校合唱是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在戏剧课上,混校的男生会比较害羞,男校的学生则更能投入地表演”。

我原本以为男女分校会更加强化孩子的性别因素,即男生更“男性化”,女生更“女性化”,而事实上似乎 性别因素在男女分校反而被弱化了 。仔细想想,在一个只有单性别的环境中,由于不容易意识到另一种性别的存在,性别因素弱化也是一种必然。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更容易顺从本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性别而限制自己,之间不错的事呢。

通过文本相信您已经看到,男女分别教育其实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教学效果好与混合教育,特别是在男孩子身上体现更明显。不过本文不是说分校一定比混校好,我认为择校时充分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特性和愿望,去选择最合适ta的学校始终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要订正上一篇推送《日本教育深度研究之私立学校》中的一个错误。上一篇推送中我将“性别差异”这个概念错误地理解成了社会上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学校里的投射,在一位资深妈妈的提醒下发现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在继续调查“性别差异”的含义时渐渐形成了这篇文章。还有另一位妈妈推荐了一本书给我(参考资料①),本文中很多内容参考至这本书。在此特别感谢两位妈妈的反馈!

①おおたとしまさ『受験と进学の新常识 いま変わりつつある12の现実』 (新潮新书、2018/10/16)

②「日本で女子校が减る理由、海外で女子校が増える理由」 http://kosotatu.jp/日本で女子校が减る理由/

③「海外の男女别学の実态と日本の男子校」 http://kosotatu.jp/海外の男女别学の実态と日本の男子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