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胶体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

1胶体、胶粒。胶团胶体粒子。这三个的区别,以及带电性
2.胶体一定不带电性吗?
3.例如氢氧化铁它是否为胶体,如果是胶体,那么它在水中是如何吸附电荷最终形成稳定的胶体呢?
4如果长时间加热氢氧化铁,胶体会聚沉,那么停止加热,恢复至室温,它是否会再次变回胶体?
5.是否这种情况,一杯只含有单种电荷的直径在0~100nm的粒子,也能称为胶体?
6生活中,是否存在只含有胶体粒子而不含有胶体的物质的存在?
7.都说胶粒可以吸附电荷,如果像这样,那不是可以无穷吸附下去?

1、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粒(单个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淀粉分子)和胶团粒子(许多小分子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质,胶团粒子可能带电
2、类似于溶液。电中性
3、氢氧化铁胶体必须带上胶体2个字,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胶粒继续凝聚就会变成沉淀(浊液)
4、不能复原,胶粒变大不会变小的
5、不清楚

6、分散质能和分散系分开吗?(就像只有溶质,没有溶液,他还是溶质吗)
7、不会,会达到饱和状态追问

第六个像土壤胶体,为什么说带负电荷?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带正电荷?那他们是什么?胶体?胶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nm~100nm之间.
①胶体是一种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
②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③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产生聚沉;
④书写胶体的离子方程式时Fe(OH)3不是沉淀;
⑤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⑥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
⑦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⑧NaOH溶液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Al(OH)3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溶解.
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粒时刻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使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
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集的现象叫做聚沉(Coagulation)。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胶粒间无规则的热运动也使胶粒稳定。因此,要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①中和胶粒的电荷、②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

聚沉方法
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其方法有:
1.加入电解质。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SO4(或其他电解质溶液),豆浆中的胶体粒子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
一般说来,在加入电解质时,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使胶体凝聚的效率大。如:聚沉能力:
Fe(3+)>Ca(2+)>Na(+),PO4(3-)>SO4(2-)>Cl(-)。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也可以起到和加入电解质同样的作用,使胶体聚沉。
如把Fe(OH)3胶体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会发生凝聚。
3.加热胶体,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稳定因素,导致胶体凝聚。
如长时间加热时,Fe(OH)3胶体就发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沉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