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被招安前途无望吗

如题所述

消息一出,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艺术圈热议不断。有人认为,当代艺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思想性和批判性,跟主流永远是对立的,而当年的“叛逆”代表回归体制,意味着当代艺术被“招安”了,当代艺术必然前途无望。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来听听艺术界精英们的看法。 正方 艺术家、策展人梁克刚: “野狗”被豢养 将丧失批判性? 从历史角度看,方力钧出任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得不偿失。方力钧最大的价值是为了艺术的自由选择做“野狗”,进入体制有自我贬值之嫌。我理解他,但我不赞成他。 国家以国家画院等形式养着一帮艺术家,在我看来,其实挺荒唐、挺可笑的。体制内艺术家做的多半不是艺术工作,而是宣传工作,因此,画院体制本身就是反真正的艺术的。吴冠中也早就提出来,美协应该解散。 就方力钧而言,他一直是自由艺术家的标杆人物,他之所以在国际上获得尊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具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也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真正的艺术追求。他写作《像野狗一样生存》,代表的是一种态度、原则。现在为了某种目的、某种原因,将自己一直标榜的最有价值的立场抛弃掉,放下身段进入体制,我认为是蛮可惜的。艺术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追求自由的表达,当代艺术尤甚,其核心价值是社会批判性。从来只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没有绝对完美的社会。因此,批判、质疑是知识分子的力量所在。当代艺术家不再是古代画家那样的匠人,他首先必须具备知识分子的公共立场,如果被“豢养”起来,还怎样坚持这种批判性呢?进入体制,总要受到一些制约,回避一些规则吧?如果为了规避某些东西,做一点“无害”的艺术,又有多大意义呢? 有人说方力钧到国家画院担任职务,是获得国家的承认。我认为,以方力钧今天的地位,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承认。艺术家最要紧的是坚守一些本质东西,思考艺术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而不是国家强大了,进入体制去捞取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现在有一种趋势,很多艺术家削尖了脑袋要进入体制,总以为大国时代,要搭上文化大发展的列车。其实,这种机会主义只能导致妥协。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有超越性,他思考的是人类的问题;他也应该有历史意识,应该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更长远的时空中来思考个人价值。 也有人说,方力钧这么做是打入体制内部,“改造”国家画院。这种观点简直是扯淡。体制自有其运行法则,个人在其中算得了什么?最终是你改变它还是它改变你?我以为只能是后者。 又有人认为,方力钧去国家画院,意味着当代艺术被“招安”了。事实上,那只是方力钧个人的选择,他进入体制,就再也代表不了当代艺术。 从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到美协成立当代实验艺术委员会,再到今次方力钧事件,在我看来,起因倒是源于很多体制内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内行得通、吃得开,走出国门就没人要,为了不被国际潮流所淘汰,于是尝试去接触、接纳当代艺术。像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完全是某些人的操作,不过,其结果是冒了个泡之后就不了了之。方力钧进入国家画院,恐怕也没必要“小题大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