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中学如何走向卓越—石家庄市教科所长 张聚芳

如题所述

一所农村中学是如何走向卓越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聚芳文章来源:《教育科研通讯》九门乡中学特刊2006年河北省教学评估,藁城市是全省22个试点县(市)区之一。经藁城市教育局推荐,九门回族乡初级中学成为省重点检查的学校。这是一所民族乡中,与大多数农村中学相比,办学条件属较差之列,除一座八十年代初建立的教学楼外,办公室、图书室等均在简陋的平房之中,但学校中考成绩名列藁城初中之首的骄人成绩,以“包”为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及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检查组的关注。九门乡中学,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是如何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何走向卓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胆进行管理机制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在学校管理机制和课堂管理模式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以“独立体”为标志的班级目标责任承包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特色之一,也是学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学校以两个平行班为单位,将初一到初三共24个班划分为四个“学部”,每一位校领导承包一个学部的全面工作,学部工作的优劣决定主管领导的业绩;通过“教师推荐、竞争上岗、学校确定”等步骤先后确定初三年级和初一、二年级首席班主任,再由首席班主任推荐另一名班主任,按照“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的方式,由两位班主任组合其他学科教师,形成共五位教师承包两个教学班的模式;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校实行了“导师承包制”和“小组竞争制”,将班级学生按性格、成绩等均衡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为导师,小组内每一学科设一名小组长,形成“师师都是科主任,生生都是课代表”的承包责任制。第二,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的又一特色。学校规定每个学科每周有两个半天无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活动,由学科教师按照分工,先由个人备课形成初步学案,然后教师根据设计思路、学生认知前提和教材知识体系等进行集体研讨、反思修改,最后形成学案。学校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贯彻“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原则,形成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分析,合作学习,教师置身于学习小组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第三,以“校誓、班誓”和“十星评比”为特征的激励教育形式是学校的又一特色。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学生集体宣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课堂上,班班都有自己独特的班誓。学校用这些誓言来激学生情,励学生志。学校还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十星评比”活动,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估等方法每班评出“十星”,并将照片贴在专栏内。一个个“学习之星”、“卫生之星”、“守纪之星”……形成学校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使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九门乡中在师资、生源、硬件设施都较差的情况下,连续五年学校中考成绩和综合评价位居藁城市32所划片招生初中之首,创造着藁城市农村教育的奇迹。九门乡中正一步步地走向卓越。卓越来自学校以韩建锋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敏锐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从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看,既有自己的个性——班级目标责任承包制,也有洋思、东庐、杜郎口、安丘四中的影子。九门乡中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不断学习并丰富自己的办学理念,改进自身的办学行为。通过学习移植、实践磨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常规和自己的特色。卓越来自教师的责任心,学校实行的“独立体”承包责任制,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分担在每一位教师的肩上,焕发了教师的竞争意识,给了教师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形成了除语、数、外,其余两名教师要担负起文综、理综教学任务的机制。据教研员听课后反馈,教师在教非专业背景课程时,仍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一些问题,但九门乡中优异的中考成绩却令我们深思,也许这就是责任的效应。卓越来自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一起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形式而言,就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九门乡中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激励文化融铸于课堂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九门回族乡中的改革探索之路应引起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深思: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是如何走向卓越的?九门回族乡中的办学实践也给其他学校提供了一个认真总结、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完善提高的机会,能从九门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育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