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与外国人有效的交流

如题所述

张倩 周海萍 (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趋势下,对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现代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会获得更多的与外国人交流机会。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障碍无法避免,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交流障碍的分析及有效交流策略的描述,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一名成功的交际者。关键词:文化差异 交际障碍 交际策略1 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是密切联系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语言形式常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传达不同的信息。例如在日常生活、情感表达、非语言交际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交流中必须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之间的不同交际手段,有意识地注意该语言与母语间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 交际障碍2.1 认知障碍认知过程是由描述、解释、评价三部分组成。描述是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解释是指我们对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的主观看法;评价是指我们对事情所表达的积极或消极社会意义的判断。为了更好的说明认知过程,我们下面举例说明:描述:老师穿着破旧的牛仔裤坐在桌子上。这句话是描述性的,并没有表达社会意义。仅仅告诉我们观察者所看到的现象。然而人们对这句话的主观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这位老师穿着不是很正式”、“老师并不在意他的穿衣打扮”、“老师的着装与他的身份不相称”、“老师不追求时尚”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这些不想法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的判断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教师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庄重、严肃,言谈举止中常带有教师的尊严,从着装上也比较讲究传统、正派,显然穿着破旧牛仔裤坐在桌子上是很不合适的,然而外籍教师着装比较随意,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的课堂表现很难让外籍教师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拘谨、听话、不好意思回答问题等表现常会被误解为不喜欢外籍教师的课、或者没听懂其授课内容。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认知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就难免产生分歧,导致错误的理解语言含义。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我们要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并了解语言文化、接受由于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差异。2.2 行为障碍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着人们的交际,非语言交流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的沟通方式。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在口语和写作中沟通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重视在非言语情况下沟通。例如通过观察参加会议者的着装,我们就能揣测出他对会议的准备情况。在西方一些国家中,人们之间交谈时总是保持45-80cm的距离,除短暂的握手外,无其他任何身体部位的接触。而在中国,人们之间交谈时可以有身体的接触(如:长时间握手),并肩或近距离交谈。这些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不同的行为习惯。2.3 情感障碍不同的文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例如中国人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直接表白;在得到赞美时常表现得很谦虚,内心接受,不正面承认。在接受赞美时中国人与西方人在用词上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人看来谦虚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英美人截然相反:他们会坦率、大方、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得到赞美时的表现是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认为赞美是真实的,理应接受。3 交际策略3.1 了解自己3.2 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为达到这一交际目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感、采取改变自我的态度,努力学习对方文化,努力适应对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优越感。在接受对方文化的同时,要努力排除母语语言文化的干扰,学会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学会将词语置于目的语文化环境和实际交际环境中理解其文化涵义和交际价值,注意进行目的语和母语词语的语言概念意义的对比。不仅要正确了解所学词语的语言意义,还要正确理解其文化涵义,学会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词语。3.3 寻求共识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见的语言文化不同,人们的看法、行为和表现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要想做到真正理解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并且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就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主动自觉地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能相互适应不同的文化。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要充分了解文化的特性,排除各种干扰,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总之,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要掌握了解其语言文化,培养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避免出现交际误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