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清演奏的《梁祝》和薛伟演奏的《梁祝》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尤其是协奏部分的长笛、竖琴和弦乐部分,音色通透而平衡,质感强烈,音场开阔,气势不凡。不仅如此,薛伟演奏时用的小提琴,是一把制造于1722年价值200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黄金时期的作品,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中的精品之一。所以,仅从小提琴的音色和音量来说,是最优秀、最能体现提琴音色之美的。但在薛伟演奏的更像是最“西洋化”的梁祝,除了乐曲固有的东方旋律,你很难听出这是一个中国人在演奏,按照俗气一点的说法就是:你很难在演奏中听到那种关于东方爱情的“忧伤的味道”。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多次看到薛伟先生的演奏,包括他现场演奏的《梁祝》。客观地说,在这些演奏中,薛伟已经越来越专注于技巧和精神的和谐,越来越靠近“大师”的水准,其音乐性和思想性,也越来越到位. 至于吕思清,个人认为他的演奏是最富有激情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听出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刻意追求的一种“大场面”,这种大场面首先体现在独奏技术上,即“技巧看似平凡,但实际上非常困难,首先是音准,柔美的旋律线条容不得一丝偏差,屈就五声音阶的写法及和弦指法非常别扭,再加上仿人声唱腔的滑音,仿筝的琶音等,高超的技术是拉好“梁祝”的首要条件,当然五声音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在协奏部分的控制上,吕思清在唱片扉页中说:“乐队部份困难也是很大,作品本身(从西方音乐的角度来看)比较单薄,稍有失衡就会破坏乐曲的唯美,所以独奏与指挥最大限度的沟通及指挥对中式乐句的掌握力是至关重要。至于此曲的音乐表现,常有这么一种说法即女性演奏家的《梁祝》比较能表现出祝英台这个女性的细腻及思想感情。对此我很同意。”所以,用心体会吕思清演绎,我们不难听出其重点是“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以此大力揭示梁、祝这两位悲剧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悼歌,藉此反映万花筒似的现代生活,祝祷人们珍视在自由天地翱翔的爱情……。”吕思清的演奏激情四射,尤其是在“抗婚”这一乐章,最为激烈。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礼教和自由的冲突充满了另类的杀伐之气,这种气氛对整个故事的悲剧性和主人公宿命的烘托,是最为突出的!个人认为吕思清的《梁祝》最具代表性,不仅是因为这是另一个“纯中国”作品,独奏与协奏部分都有原汁原味的东方式音乐元素,而且因为年轻的音乐家绝不采取中庸之道,他把大悲大喜都推到了极点。在速度、力度、段落的处理上明显加强了对比,以增强其歌颂忠贞爱情,控诉封建残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使演奏能达到深情处细腻委婉,缠绵悱恻,激愤处掷地有声,坚决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