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详细�0�3

如题所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荣誉感能使人积极向上,而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是集体发展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与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主人翁的强烈的责任感,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荣誉感,不为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班集体必然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特别重视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班主任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对集体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大集体(年级、学校甚至国家等)的概念他们就相对地更加难以理解和体会了。所以说,小学生的个人荣誉感较强,但集体荣誉感就较为模糊了。 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供机会,架设平台,强化个人荣誉感。 荣誉感是需要不断强化,才能更好地得以保持和加强的。一个屡受挫折,从来得不到荣誉体验的人,他的心灵会渐渐麻木,荣誉感也会渐渐消减。而没有了个人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便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好胜心,持续地强化他们的荣誉感,让他们持续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荣誉可以多渠道地获得,但对于学生来说,最显性的荣耀莫过于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成绩了(指学生在任一种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成绩)。一个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上进心更 1 强,更加看重荣誉,并对获得荣誉充满信心。这样的学生,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足够的能力支撑下,他能不断地获得新的荣誉,而在荣誉的激励下,他的上进心又不断加强,从而更努力地去追求新的荣誉。相反,对于学习能力不足,成绩不良的学生,比较难获得竞争性的荣誉。他获得荣誉的机率相对要低很多,甚至从没获得过荣誉。这样的学生,往往对荣誉望而生畏,认为荣誉是与自己不相关的,荣誉感自然就容易消退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更多的荣誉,这样他们的荣誉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2、为学生提供获得荣誉的机会。俗话说: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同的学生,特长有所不同,也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能力的确比别的学生要低些。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他们都一样有获得荣誉的愿望和权利。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尤其对那些能力较低的学生,更要多为他们铺设成功的道路,为他们专设获得成功的平台,让他们也能获得相应的荣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去不断追求,从而使他们的荣誉感不断得到加强。 二、开展活动,适当关联,强化集体意识。 小学生对集体的概念比较模糊,集体荣誉感也就相对薄弱了。因此,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强化集体意识的最好形式。学生在具体的集体活动中,相互合作,共衰共荣,集体的概念就具体化了。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集体活动形式要多样,而且尽量活泼有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参与,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并有更多的获得成功、为集体出力的机会。会操比赛、运动会、学校组织的大型集会等活动,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良好时机。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 2 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个人的成败与集体能否获得荣誉休戚相关,集体的成败对个人的荣誉也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集体争光,当他们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时,集体荣誉感便开始形成,对集体的感受自然而然的就强烈起来了。 2、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适当的关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强,他们更关注个人荣誉。我们常常发现: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项目更为投入和关注,对自己不参与的项目却往往漠不关心;特别是有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没有负责具体的任务或角色,这部分学生就更容易成了活动的旁观者,更谈不上关心集体的荣誉了。因此,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方面,班主任要善于将学生的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适当的关联。如一人获得荣誉,可以为其所在的小集体加分;集体得到荣誉,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产生“集体荣我荣,集体败我败”的强烈感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带给自己的强大影响力。 三、营造舆论,自我管理,培养为集体争光的情感。 1、营造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舆论的影响力是强大的,对于学生来说,舆论更容易成为他们的思想认识导向。所以,班主任要借助舆论的力量,在学生中营造“为集体争光光荣”的舆论。教师可借助一切集体活动,大力表彰为集体争光的个人或小集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节表现,对学生因为自己的良好习惯或扎实功底而无意中为集体争得荣誉的,更要在全班学生面前郑重其事地加以表扬鼓励。如学生在校园里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而被校长公开表扬;学生集会时遵守纪律、表现文明,优于其他班级;学生在公开课中表现活跃,为课堂增色等。对学生细节表现加以肯定,能让学生明白为集体争荣誉可以从小事做起,也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而对于学生当中的有损班级声誉的不良行为或现象,要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批评或谴责,以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以为集体争光为荣、以给集体抹黑为耻”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 3 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为集体争荣誉的机会。一个人在获得一项荣誉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越大,自我价值感越高,而获得荣誉后的满足感和荣耀感就更强。所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每一项集体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贡献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如参加校际运动会,不能只让几个运动员充当主角,而要把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给他们具体的任务。如:运动员到位情况汇报员、信息传递员、物品保管员、成绩记录员等。同时,在分配任务和活动总结时,务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所负责任与所做贡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功劳。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享受集体荣誉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而且还会产生再次为集体争荣誉的强烈愿望。这样,学生为集体争光的情感就越发浓烈了。 3、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们会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激发和培养,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为集体服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注重营造班级和谐氛围,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引导孩子们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班主任要善于将学生的善意加以扩大,将班级中偶然出现的温馨场面加以渲染,引导孩子们更深切地去感受班集体中的温情和幸福。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宣扬班集体的荣耀性,使学生感受到“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傲”。学生只有在集体中感到幸福和荣耀,他们才会对班集体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主人翁意识才真正地建立起来。当学生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便能体验到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把集体的工作当作自己份内的工作,全心投入,积极奉献,尽自己的能力为集体争光。 4、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能够找到当主人的感觉。开展自治为主的管理,前提是相信学生能够学会自治,而且能把班集体管理得很好。成功的自治就是理想的自我教育途径。当然,自治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 4 过程。财产的管理、卫生环境的维护、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明纪律情况的考核等,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让大家轮流做,使人人找到评价别人、参与管理的感觉,同时在自我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总之,培养集体荣誉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在班主任的煞费苦心的引导与教育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进共退,共衰共荣”的优秀集体,才能够使全体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参考文献: 1.杨连山 《专业性岗位与班主任专业化》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 2.田恒平 《班主任理论与实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