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八 如何修习之次第

如题所述

详说清净智慧之修法,分为三个部分:(一)何人为修行之行者,其行人之次第;(二)成熟灌顶次第;(三)令其完全解脱之教诫次第。 (一)修行者次第 修行者次第有四:指导者上师之白性、学人弟子之自性、确定共同相依之法、分说各别根器。 (1)上师自性中又分取舍两种。令依止清净上师教诫之一,应先确认其德相。总的来说,上师应精通诸乘之窍要,具大慈大悲之心;善巧密咒,已得圆满灌顶;信守誓句,严持戒律,修近修四支已获得证验;特别是,对本性大圆满之密义已经掌握,并护持他人亦得自在,且获得证悟,精于见地,得法性现前之暖相,善巧修习,修行中恒常不违越于法性,于无二之行也很精炼,对于所取境和能取心以及分别心等已渐趋薄弱,不生取舍;于谙究竟果位,具有三解脱随一之准量已全无顾虑,勤行之念已经消失,因此心胸广阔,心意安闲也。 《声应成续》云: “性相圆具之上师,成为一切功德源, 掌握圆满菩提根。” 《觉性自起续》云: “具金刚义之上师,性情善良善修习, 获得灌顶通密义,了知内外一切事。 常不舍离于本尊,专心修定无散乱, 通达大圆窍诀义,善巧密咒秘密续, 能作内外一切事,从不违越见地义, 舍弃内外密诸事,诚为功德之大宝, 受用无尽大宝藏。”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善巧广大续部通诸宗,品质优良见地极高深,密咒之王金刚阿理迦。” 若分之有如《觉性白起续》云: “导师亦分四种义:共同和导引上师, 授灌和传窍诀师。” 虽说为四种上师,但在此归摄为两种。 《声应成续》云: “根本枝分二上师。” (甲)灌顶、讲经、传授窍诀者称为“根本上师”,具备其中一至二个者即称为“枝分上师”。上师虽然有两种,若现在对其一切秘诀能自行修习成为极其尊严者,亦可称为“根本”。 (乙)应舍弃之上师即是不具备上述功德,失坏律仪誓戒,无知而且傲慢,只重今生世务来缠绕自己,关闭弟子的慧眼,破坏解脱之道。 此如《觉性自起续》云: “无知傲慢且愚昧,只是随文而解义, 不思密咒至深理,口出狂言伤人情, 堕入歪门和邪道,未曾亲见灌顶坛, 违背誓言破戒规,不能解答弟子问, 孤闻寡陋大骄慢,故不观师弟子魔, 岂是授密之阁黎,大圆阿底不能讲, 不应与彼相伴行。”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师不合格如猴戏,堕入邪道乱密乘, 乃此邪导应抛弃。” (2)弟子之性相。 (甲)共同根器又分取舍两种根器,可传授灌顶和教诫之共同理趣者为善器。 (子)共同根器。 《觉性自起续》云: “具足信力极勤奋,智慧广大无执著, 极为诚敬修密行,无有妄念不散乱, 坚守誓言勤修法,热情洋溢具爱心, 清清醒醒作观修,凡有所作依师教, 行为规范守誓言,举止能随合他人, 恭敬谦虚感动人,仅说一句则记持, 自身之事照此行,秘密嘱咐能坚持, 从不违背金刚义,亲近广闻博学者, 从不违越守本分,讲话温和无傲慢, 对方心意能融洽,不论师或如来佛, 一视同仁无分别,这是弟子之性相, 此即说为大圆器。” 《声应成续》云: “具足信心具智慧,具足诚信无错误, 所说内容无错乱,以清明根依上师。”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不骄不躁自然性从容,牢记恩惠配合密咒义, 定具信念慷慨圆满施,说此具足金刚义密器。” (丑)应该舍弃之弟子。 如《觉性自起续》云: “不恭不敬乱密咒,既无种姓又无恒, 智慧低下忘恩情,炫耀家世喜豪华, 既无意义又无聊,不察弟子为师敌, 对此不重实修人,不为讲说大圆义。”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愚痴无知狂妄而虚伪,骄傲自大胡言轻他人, 无羞无耻行为无节制,绝非密乘根器应抛弃。” (3)确定共同依止法分甲、乙、丙三项:(甲)所守之因为同一,故师徒彼此慈爱; (乙)审察根器后始传授密意;(丙)依止上师法之功德。 (甲)所守之因为同一,师徒彼此慈爱为二。所谓所守同一者。修密时师徒同样要遵守誓言,故彼此之间,不应无礼和诤吵等,因为传授誓言者,即是上师,接受誓言者之根器,即是弟子。 《觉性自起续》云: “所谓上师及弟子,普遍称为所护因, 所护之因为上师,能守护者为弟子, 一切行为要随师。” 因此,师徒彼此相互之间应当产生慈爱。 《觉性自起续》又云: “悲心关系不间断,慈爱相继不间断, 能为师徒互联系。” 上师以慈悲抚育和弟子多加爱戴紧密联系,故应如是。 (乙)观察密乘根器。 《觉性自起续》云: “窍诀大圆满之义,不应斟入恶器中, 诸凡有信之精华,一旦斟入恶器中, 失去精华双方毁,故对下根应秘密。” (丙)依止上师方法及其功德有二:依止方法、依止功德。 (子)依止方法。 如《声应成续》云: “根本枝分二上师,各自性相应具备, 应以国政自己身,眷属受用作依止, 用身语行令欢喜,上师与佛同等依。” 《觉性白起续》云: “对于具足窍诀师,要以自身和珍宝, 极稀罕物作依止。” 《金刚萨捶心镜续》云: “密咒之王金刚阿理迦,献呈身供极力当依止。” (丑)又依止上师之功德。 《声应成续》云: “衡量依止之功德,可获如同如意树, 如意宝与如意牛,同等功德不可量, 以心缘想依上师,能败轮回诸敌阵。” (4)分说各别根器有甲、乙、丙三项:(甲)总说讲授大圆满根器; (乙)分说何者能摄授之根器;(丙)赞颂无上持教根器。 (甲)总说讲授大圆满之根器。 如《珍宝镶嵌续》云: “即此密咒大坛城,不可普遍作显示, 一类能守密者传;密咒秘密之上士, 可传密义应如是,胜任秘密之嘱托, 刻苦勤修密咒义,具有智慧大机智, 而且守盟又守戒。” (乙)分说何者能摄授的根器。 《声应成续》云: “任持见地修行者,自始至终能精进, 慷慨施舍敬上师,严守禁行讳恶行, 意志不变极坚定,或者性情温而和, 品质憨厚又从容,本性悠闲妄念少, 离去身语所作事,此则具智可摄授。” (丙)赞颂无上持教之根器。 《珍宝镶嵌续》云: “刹帝利和婆罗门,如是吠舍等望族, 对于名门胜德人,说可传以密了义。 或观肤色不分类,不论男性和女性, 凡是具备肤色者,说是大圆满根器。 肢体粗壮肤色黑,牙齿又白又齐整, 眼脉略似红丹色,发之性相大殊胜, 向右盘旋黑孜孜,很少乔装不打扮, 外表仿佛平凡人,说话言词有分量, 又其语言之风格,犹如一人所说般, 彼等丈夫亦如是,言说可授大圆教。 倘若具备其中一,不论屠夫或妓女, 或是乞丐等贱种,贱种不管谁与谁, 皆可传此窍诀精。假若贫穷无资具, 师可拿出自资具,不留有余全布施, 秘密精华三窍诀,观察种姓和肤色, 待我般入涅盘后,此等秘密窍诀精, 一切传此决定王。凡是具备此等者, 上说教授皆应传。” (二)灌顶次第 详说成熟灌顶次第有四: (1)灌顶功德;(2)不灌顶之罪过;(3)如何授灌顶;(4)其助伴三昧耶戒之次第。 (1)灌顶功德。 《觉性白起续》云: “功德差别即如是,对于智慧大显现, 毫无障碍而变化,若依自现依为伴, 则一切事皆成办。” 《金刚萨缍心境续》云: “灌顶圆满三身自元咸。” 又云: “得妙灌顶密咒不修则自成。” (2)不受灌顶之罪过。 如《觉性自起续》云: “未得灌顶之过即是如此,于中阴界产生惊惶、恐怖、阻塞、障碍和丧失正念。乃至未脱离习气之躯体前,不被众生视为是可恭敬者,福薄、命短、生活资具匮乏,逢凶遇险、危难《艮多,凡事不成。这就说在修密以前未得灌顶之罪过。” 《金刚萨捶心境续》云: “未得妙灌之瑜伽,犹如船夫无桨橹, 岂能渡河到彼岸。” (3)所授灌顶有四种。 如《声应成续》云: “现说灌顶之仪轨,内外密和最极密, 全部总合有四相。众生身语意心四, 灌顶皆以四种相,为使成为清净故, 故用四种灌顶法,使有缘者能成熟。 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极无戏分四类, 能熟信者自相续。” (甲)首先,有戏论灌顶,是依止彩土坛场而进行灌顶之次第。 如《声应成续》云: “为有戏论者而灌,修习承侍及近侍, 皆由具相上师作。此外地基之仪轨, 预备画线涂彩粉,如曼荼罗练相续。 尔后灌顶之次第,先从声闻来开始, 完成八种次第后,再授大圆觉用灌。 诸灌皆各有要求,入坛功效再分说。” (乙)尔后,依止曼茶罗和宝瓶进行无戏论秘密灌顶。 《声应成续》云: “无戏论者入熟故,灌以无戏胜灌顶, 依曼茶罗和宝瓶,念诵颂词授灌顶。” (丙)其次,极无戏论灌顶依止表示和象征缘起而进行之。 《声应成续》云: “对于极无戏论者,首先应如前所说。 分辨轮涅之界线,尔时则以虚空相, 观察身语意所障,彼之性相亦如空。 倘若行为不清净,随顺自善来净治, 依止表示之灌顶,直指自觉光明面, 善巧配合表示诀。” (丁)最后,最极无戏论灌顶,即是依止看法和视法,进行觉性现量灌顶。 《声应成续》云: “最极无戏论灌顶,开启心中坛场门, 身体坐式要熟练,并且结合其看法, 觉性现量即教示。” 如上说灌顶最好隔年进行,但隔月隔日进行亦无妨碍,因为是初门之故。对确实有缘者来说,一日或四日间授予全部灌顶亦无妨碍。对于一般人而言,要隔月灌顶,因是大圆满法门称为“窍诀分段教法”。故要分别根器、暖量和征相等之情况,并按照次第传授灌顶,讲解窍诀,务必达到目的,护教护法亦极为严厉,没有差别则易受到罪谴。 接受灌顶后,要设宴供养,献供酬谢上师和瑜伽师,以求其满意。 《珍宝镶嵌续·注疏》云: “不设宴会事不成,依止大宴来供奉, 使师及其随从乐。同样金刚之弟兄, 一个二个或三个,抑或百千无数者, 谁能设宴献供品,能使瑜伽师欢喜, 一切善功皆自成,一切恶行能解脱。” (4)详说助伴三昧耶戒之次第分为六项:誓言白体、释词、功德、罪过、差别和守法。 (甲)誓言自体。谓灌顶所出现之暂时有取舍的现象,这是由于所缘决定,因此应断时则断,应舍时即舍,皆以律仪来作防护,防护相续心之故律。《狮子妙力圆满续》云:“体即是能作防护。” (乙)释词。“誓者”由誓言对治可以约束自心相续,“言者”由彼戒律能焚烧堕罪。 《殊胜誓言续》云: “誓者已经成束缚,言者焚毁烦恼故。” (丙)善于守誓言之功德者。严守誓言,不论是暂时的还是究竟的一切事皆能成办。 《觉性自起续》云: “谁能信守所发誓,一切愿望能实现。” (丁)违犯誓戒之罪过者。此则有无量罪过,现暂且归为二类。 (子)其中总括共同罪果。 如《觉性自起续》云: “毁誓一定入地狱。” 又云: “誓言败坏之前兆,产生种种不安乐, 瘟疫流行病漫延,妖魔鬼怪邪导等。 杀害有情坠地狱,眼睛瞎了不见色, 耳朵聋了事不成,麻风脓疖病流行, 盗匪横行政严酷,发生从无之瘟疫, 儿女妻子即先亡,一切地方皆成仇, 所作均成极无义。” (丑)特为分说不共过失有三:诽谤上师、诽谤同道金刚兄弟姐妹、失坏密门。 I.诽谤上师。对于上师犯三昧耶戒者罪过无量。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诽谤所依诸导师,犹如暗窟中灭灯, 没有视见之机缘,无间地狱极无尽, 长时处于悲惨境,经无量劫受大苦。” 又以彼胜境是最亲近故,故根本不犯誓戒,因为一犯誓戒,尽管作忏悔,也只能使罪障减薄,而无法恢复三昧耶戒,枉费辛劳,终须得人·一次地狱。 《金刚萨埵心境续》云: “坏誓如火烧毁一切物,对于传授密义金刚师, 献上同等身量之黄金,坏誓无法补偿而被焚。” Ⅱ.诽谤同道。所谓同道弟子有四:共同参人道门所有众生;亲近弟子为人密乘者或其中同一传承者;间杂弟子为同师弟子;极杂弟子为同一坛场,或同观一灯光,或同一宝瓶,或同一席位而领受灌顶和教授之人。 《觉性自起续》云: “金刚弟子分四种,一般个别和间杂, 坛场宝瓶相间杂。” 对于如是之同师弟子违犯誓戒,其罪孽深重,不可估量。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金刚兄弟和姐妹,无上菩提伴弟兄, 依仗法性菩提愿,金刚誓言相联系, 永久与彼不相离。若违于此引仇恨, 犹如持刀杀自己,自断五百世代生。 现世种种不安乐,虽然不愿而要来。 即使到了他世界,堕三恶趣无暇苦, 相续心中要饱尝,永不解脱受大苦。” Ⅲ.又错乱密门之罪过者。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大圆阿底之极密,若向劣根者宣说, 恰似钻木欲取火,钻中引火烧自己, 其他有相亦被烧。密咒了义如同火, 对于福小而智低,愚昧惑于因果者, 一旦诽谤大圆义,将来抛入三恶趣, 不悟了义受苦难。对于散布秘密者, 将舌当作田地犁,受尽大苦和大难, 是故了义要秘密,虽对风向亦不说, 否则永久不解脱,尝受大苦极悲惨。” (戊)差别者。虽有不可计量之差别,但在此略分为三类,即根本、支分和密王誓言。 (子)首先说根本誓言。 如《声应成续》云: “受灌顶者之誓言,其异虽然无法言, 归为身语意三密,结合行者身语意。” 身之誓言,即是身严防诸恶而行众善,将身观想为本尊,特别是从三看法中毫不动摇。 语之誓言,即是言语防止诸恶而行众善,诵持咒语,特别是严禁说话。 意之誓言,即是以意防止诸恶而行众善,修持生圆二次第三摩地义时,尤其要做到对任何事皆不起分别之心。 (丑)其次,支分誓言虽有许多类别,在此略说八种:即对于三宝,常常恭敬承待,永不懈怠;不诽谤金刚上师;不恨金刚弟子;不害众生;慈悲为怀;断弃十恶;行十善法;孝敬父母。未经开许,不宣说密义,要极力保守秘密。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三宝不应被舍弃,行善不可行恶法, 金刚上师不可诽。” 《声应成续》云: “所缘上师金刚友,防护对象应分别。”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启发自觉之上师,要以至要来供奉, 养育身心之父母,常敬侍奉不可断。 金刚兄弟和姐妹,无上菩提之助伴。” 又云: “对于三界六道众,不可断灭慈悲源。” 《声应成续》云: “此外还说誓言戒,上师与佛及佛塔, 佛法僧侣本尊神,金刚空行母等等, 常施会供不可断。若见具足德相师, 全力赞颂和供奉。不诽妇女亦不怒, 不诽身蕴依本尊。所依坛场咒本尊, 以及手印皆真实,信者二资不可减, 具备善心不搅乱,具戒坚守密誓言。” 又确定所要守护的支分为大者八种,小者十五种,以及二十三种。十五细分摄人八大分中,故仅为八种本性。又佛法僧三宝、上师、同道弟兄皆显示为本性,本尊、坛场、身蕴、空行母皆摄人三宝,妇女摄人空行母,手印亦摄人彼中,不坏资粮摄人十善法,善心不搅乱者摄人断弃十不善法。 (寅)最后密王誓言。了悟迷相皆如梦幻一般,情器二世间内外诸法皆是不超乎如此,皆是无有根底;眼、耳、鼻、舌、身、意六聚识之境,色、声、音、味、触、法与诸根所摄,皆是要无取无舍、无耽无著,要远离法性,不超乎平等,平等置之;自然智慧连同所现光明境界,不超乎本自元成;所有一切诸法之根本唯一是从觉性智慧状态中产生,从觉智状态中显现,从觉智状态中解脱,此外别无其他。对于此等肯定是誓言的四大总纲,乃是大圆满特殊之法门也。 《珍宝聚积续》云: “讲说自性支分中,两种誓言应守护。 彼等皆应先前作,才入妙乘宝王中。” 彻却之誓言为无有与平等,妥噶之誓言为元成与唯一,其各各之差别者如《珍宝聚积续》所云: “彼时超越守护界,无有唯一和平等, 悉皆成为其助伴。”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广大智慧所行处,于无有处行无有, 于唯一中咸唯一,于平等中行平等, 于元成中行元成。所谓誓言和誓言, 并非存在另一旁,若能了知自现义, 则可称为誓言王。” (己)守护方法有二:即守护誓言,永不败坏者,为金刚王守法;一旦毁坏,以悔改还净来作守护者,为如意宝瓶之守法。 (子)金刚王守法,即是诸上士之传规,既见功德又见罪过,知耻知羞,忆念正知清净,取舍不超乎定界而坚决防护。 《觉性自起续》云: “若说如何守誓言,纵至劫坏而不失, 才是誓言之守法。” (丑)如意宝瓶之守法,即是部分中士之传规,由坏誓而生恐惧,以喜悦功德状中悔改还净使之恢复。声闻之戒犹如碎罐不可复原,菩萨之戒犹如破裂的陶器,仅可黏合,而密乘之戒犹如凹陷的金属宝瓶可以复原一般,以酬谢本尊忏罪补过的仪轨使其恢复,此为最妙之法。 若指一个戒统而言,以后受戒,则称为“未恢复者”,因是从根本上需要再受戒故。密咒仅为补足而非从根本上改作还净,是故若能勤修者,一生便能解脱,其关键即在于此,因为除此而外,坏誓之罪障则不得解脱也。 净治之法如《觉性自起续》云: “倘若犯师三昧戒,广行会供曼荼罗, 金刚弟子亦如是。” 又云: “彼之净法即如下,举行百灯之仪轨, 讽诵百遍忏悔经,作各种法来忏悔。” 又云: “喜爱之物供上师,所有资财供圣贤。” 以上是根据弟子方面而言者。倘若上师坏誓则无法悔改,因为忏悔之所依败坏,故对师徒双方均是有害无益。若是弟子坏誓,则有法悔改还净,因为可依师来作忏悔,对于上师则无有损,师徒上下所依之体是各别故。 《觉性白起续》云: “上师坏誓无法净,二者皆堕大叫狱。 弟子坏誓有法净,广诵佛说之经教, 大设会供曼茶罗,净治身语意三轮。” 又以忏悔而求净治者,如此续所云: “若能如是来忏悔,心中所想皆如愿, 一切期望会满足,一切事业圆满成。” 又云: “产生如是之前兆,进行上述之忏悔, 若作则解得悉地。” 此亦就共同而言者,弟子毁誓而背叛上师,据说作了忏悔也只能使罪障减薄,但必定要领受影像性之果报。 《殊胜秘密誓言续》云: “诽谤金刚上师者,虽悔却由业残余, 仍受三恶趣熬煎,故应发奋守誓言。” 总之,戒律说为一切功德之基础,故应不坏清净守护。 《劝戒亲友书》云: “戒如动不动大地,佛说成为功德本。” 尤其是密乘之根本唯独是纯净的誓言,故清净守护誓言非常重要。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金刚密乘之誓言,比譬犹如大地基, 能生一切大基础。” 如是等灌顶和誓言的理论之讲述,系出自何种密续?据云:《自然圆满续》、《金刚萨缍心镜续》、《狮子妙力圆满续》、《觉性自起续》等均说有“重受”和“守护”;《珍宝镶嵌续》说“有”“无”各半;《声应成续》、《珍珠宝鬘续》、《珍宝聚积续》均说为无;《声应成续》中说均为四种清净。然这些说法主要在表明最极无戏论之义。 (三)详说能彻底解脱的教授之次第 详说能彻底解脱的教授之次第有三,即建立理事联系、确定修法、抉择实际教授。 (1)建立理事之联系。 《觉性白解续》云: “灌顶坛场圆满后,则应详说实际教。” 《金刚萨缍心镜续》云: “如是灌顶圆满后,则应传授上述教。” 诸凡未得灌顶之前,不可传授密咒教授,因为对根器尚未成熟者传授密教,定生罪过。解脱之前,必须使其成熟,因为根器未成熟不可解脱,犹如未成熟之果实,尽管形体形成,但吃了它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总而言之,修持何种密咒必先得到灌顶加持,尤其是对大圆满法规来讲,灌顶必不可少,灌顶圆满至关重要。未灌顶前授予大圆满教授,则因失坏密门而受惩罚的历史很多,故后世之人应以此为戒,当重视先行灌顶。 (2)确定修法有甲、乙两种: (甲)像乞丐一样修行;(乙)像野兽一样修行。 (甲)像乞丐一样修行。即先于偏僻生疏地方,装扮成贫贱者,依靠乞讨维持衣食,使人无所感知而修行。彼时,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德,此为无所贪求之相;对他人之法、上师、神通等不闻不问,即使亲眼所见,亦不羡慕。此为坚信自己窍诀之相。 (乙)像野兽一样修行。到冢间、山间、空谷中去,放弃身语意三事而修行。身事即是放弃世间各种繁忙要事,从容安居,使诸脉稳定;脉稳定则气息与心自然稳定,因而妄念心亦自然遮灭;语事,即是口中禁语,不言不语,默默而往,故心中自然生起不可言说之义;意事,即是种种妄念心起后,心不随转,收心则自然处于无妄念之中。 如《声应成续》云: “信士远离世俗心,供奉上师广施舍, 世间之事皆抛弃,无伴独自来修持。” (3)抉择实际教授有甲、乙二分: (甲)以所缘境有心之修习; (乙)以觉性自现有心之修习。 (甲)以所缘境有心之修习分为子、丑两项:总说类别决定义、分说差别决定义。 如《珍宝聚积续》所云: “由彼二种心次第,修习事义之自性, 和对所缘有境心,指示修与所修法。 已得觉性自现者,则示总见而为一。” (子)总说类别决定义。 如《珍宝聚积续》所云: “彼之次第如是别,有条不紊而修习, 以四主宰之理者,取理事法四体性。 由彼四种了境智,可断如是现生流。 住法即有四窍诀,令觉入于无依处。 彼义即有四密意,判断世间万有法。 时期即为四种人,对于诸法能自主。 净规解脱四关要,于诸烦恼获自在。 以此定为自身量,四喻可信示本面, 谁于彼等能串习,把握智慧法根底, 则获大密大手印。” 以上经文中引出二十种类别,并加以说明。 (丑)分说行为差别决定之义。即是将彼等本身归纳成为见、修、行、果四种修行。 《珍宝镶嵌续》云: “行为相续之瑜伽,修习相续之瑜伽, 见地相续之瑜伽,果位相续之瑜伽。” 经中所说行为相续之瑜伽,修习相续之瑜伽,见地相续之瑜伽,果位相续之瑜伽等四种瑜伽。其中行为相续之瑜伽又分成为两个方面来作讲说,即总括行为本身和确定其内容。 工.总括行为之本身。 如《日月合璧续》所云: “何人修习瑜伽义,应将行为作串习, 要以蜜蜂般行为,广泛品尝诸法味; 要以野兽般行为,远离乱缘之诸境; 要以哑者般行为,错乱之语全抛弃; 要以鸠鸟般行为,断除密咒之疑惑; 要以疯子般行为,放弃久居一处地; 要以狮子般行为,毫无畏惧入冢间; 要以猪狗般行为,断除净秽之意识; 要以乞讨般行为,念想一触即立断; 要以幼儿般行为,远弃贪耽之欲望; 要以骆驼般行为,随顺世俗之言行; 要以大象般行为,彻底击败轮回敌; 要以野兽般行为,放弃敌友之意识; 要以汉妇般行为,寡欲知足定时间; 要以母骡般行为,放弃撒播轮回种; 要以婆罗门行为,戒去受用他人物; 要以勇士般行为,分清轮回涅盘别; 要以泉水般行为,意志所依住原处; 要如空中舞矛行,于诸物质无滞阻; 要以半空风行为,无有受者和作者; 要以大鹏般行为,威力渡过险要关; 要以大山般行为,自净其顶不动摇; 要以霹雳般行为,要保显现不遮止。” n.确定其内容,如上所述二十二种行为中,在此可以修学七种。针对所说门径,采用蜜蜂寻窝一般的行为,由闻能分辨是法与非法,由思能压烦恼上升,由修能根除对境。 《日月合璧续》云: “智慧有三,即闻智能断外境之惑,思智能断内心之惑,修智能断秘密之惑。” 其助伴之行便是无疑无惑,恰似鸠鸟人窝前,断除对人的顾虑,而后无所顾忌地进人巢穴一般,谓先以闻慧断除疑惑,尔后自己生起坚信,则可无所疑虑而进入修习。又彼助伴则非一般所行之境,如野兽之行为,受伤的野兽带着受伤的懊悔而躲避人们,故无论如何都要行走于深谷或山顶,瑜伽师亦如是带着舍弃世俗的知过之心,惧怕见人而出入于冢间。又彼之助伴为如哑人般的行为,严禁说话,不跟任何人交谈。如是行已,念心僵直,犹如疯子之行为。彼时自然流露出毫无关系的话,类似疯子一般,即就在此时又产生如猪狗一般不分净秽之行为,食物不分优劣好坏,一概含糊而食。如上说具备六种行为以后,又生出谁也制伏不了如狮子般之行为,狮子是谁也不怕,无所畏惧,瑜伽师亦远离外境之妨碍,产生能自在于外境之行为。若对彼等行为,则可安名称为“于现境自在之行为”,能改变他人的信念,不信者能使相信,能使杀死者又能复活,成就神通,使意念变现为法性,能主宰地、水、火、风等四大及其他任何物质。这是窍诀中所说的“凝视放下”之方便,即修学部分有法,而能使全部影像清净,这是因为对于所现任何境相上已能完全放下,只要凝视解脱完全生起。这种则称为密意“立万有根”,虽不修学生死轮回诸法,却在心中则能集中而现起。如是这种行为产生时,烦恼则可向智慧转变,意识现为烦恼和意识现为智慧没有差异,同一智慧中解脱,故不被烦恼侵扰,犹如氆氇被颜色所染一般。 《珍珠宝鬉续》云: “诸凡蕴界和处入,各部部主中解脱。” 但这也非是依止行为不作修习,只是说明它在解脱时,表明作为一个补特伽罗的道位准量没有错乱的原因。 闭关静修的瑜伽亦分五类:昼夜合修。其窍诀为“大海全放法”;彼时,其要点为“立万有根”之密意;其结果则为印定烦恼;其时即是住于法之时也。 上述五类闭关静修瑜伽中,又分为四种静修:第一菩萨定、第二甚深密咒之修法、第三天人之持心法、第四如来密意等。 第一类静修法,菩萨定。 如《声应成续》所云: “本性自然所流出,则说为诸种静虑。 脉道气息和明点,身要、眼睛和空寂, 总许此即名为修,文字光明和颜色, 变化之相作放收,此即称为三摩地, 无作自放之实相,无论如何无变异, 即是诸佛之密意。” 《日月合壁续》云: “修法有三,即是天等心之修法,大乘之静虑,三世诸佛之密意。” 《觉性自起续》云: “天神与人之持心,菩提萨埵之静虑, 如来密意共为三。” 彼等以每三个总义来修习。 《声应成续》云: “或说修法之主干,以心之教作配合, 其他修持诸法要,分为加行和正行, 以及结行三步骤。净治身体调和心, 语事圆满又完备,心思纳入道位中, 依止气息身心离,可断三界逃避处, 身语之贪连根除,为平六道众生险, 扼着身语意要害。为使心性融合法, 导引风心而向上,为使迷乱穷尽故, 则应恒串修风息。” 详说菩萨静虑有二:总说白体、详说类别。 总说白体。 如《螺文续》云: “菩提萨埵之静虑,即是遮灭耽著心, 身之窍诀跏趺坐,脊椎始终要伸直, 双手要结平等印,颈部略微向下俯, 眼帘下垂视鼻尖,约一箭远觉性要。 一切皆不用目视,向内吸气外长呼, 仅用意识如是住。” 《觉性自起续》云: “菩提萨缍之静虑,不是修习要持心, 全凭自然而然生。经过串习成自在, 放弃饮食之想念。皆依登地菩萨修, 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5
抱歉,暂时无法提供关于“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八如何修习之次第”的相关内容,仅能给出修行者次第的四大部分:
修行者次第有四:
1. 指导者上师之白性:上师应精通诸乘之窍要,具大慈大悲之心,信守誓句,严持戒律,修近修四支已获得证验,特别是对本性大圆满的密义已经掌握,并护持他人亦得自在,且获得证悟,精于见地,得法性现前之暖相。
2. 学人弟子之自性:对所取境和能取心以及分别心等已渐趋薄弱,不生取舍。
3. 确定共同相依之法:善巧密咒,已得圆满灌顶。
4. 分说各别根器:于无二之行也很精炼,勤行之念已经消失,因此心胸广阔,心意安闲。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金刚处第八如何修习之次第的相关信息,建议阅读原著及相关解读、评论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