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时如何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如题所述

但愿明天网络会好起来,能够和大家同步交流,看来这种情况也是给我们在共同学习新课标的时候设计出的新的情境呀,大家可要有耐心.第一天,有不少老师交上了作业和互动文章,也还有些老师没有交上来,希望明天能把这项工作做好.1 首先观念要转化新旧大纲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地理思想教育所特有的功能.但是新课程标准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新大纲不仅在观念教育上,而且要求学士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从我做起,使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贯穿这样的教育思想更应该设计更多的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这样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让学生知道:去关注,解决社会的这些问题是自己的责任,而且要自己做起.2能力要求方面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地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而且大纲还专门安排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以强化多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中这方面的内容真的十分重要 ,因为不但要注意设计探究问题,这些问题值不值得去探究,更重要的是 怎么引导学生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对我们老师来说可能是一个积具挑战的问题.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多发表这反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讨论.点评:观念变化很重要,如果观念不变就不是新课改了,新课改是改革,不是改良.旧的观念是不能适应新课改的.你的这个认识很好.新课标不再直接提及能力的培养,是因为从头到尾都在强调对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就像现在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布局的时候,不太考虑交通因素一样.二、作者:汪波课程目标就是指地理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即预期的地理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而内容标准即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对教学内容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设计把握二者的统一,我认为得从课程理念,知识结构.内容标准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整和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特色让学生更容易去了解掌握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并能在现实中运用.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地理教学作出了大胆革新,高中涉及到区域的内容都是使用“以某区域为例”……如何如何。不同版本的教 材选讲的是不同的国家,分析的是不同地区的案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疑问是今后 怎样考试。其实,不规定讲哪一个国家就意味着所有的国家都可以讲,也就是说世界上 所有国家在课程标准面前都是等值的。如果是考河流知识,则所有的河流都可以作为考 试的素材,无论是学过的还是没有学过的,甚至可以是虚拟的某一个区域或某一条河流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在地理学中, “区域”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形态。区域地理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着“使 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基 本理念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区域知识已不是目的 。教区域地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才是目的。学习区域地理,抓位置是切入点,抓地图是 关键点,进行比较是突破点,弄清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深入点,研究区域发展是落脚点。 也就是说,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图表分析方法、 综合联系方法以及区域比较方法等,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就可以依据所占有的资料对任何一个区域进行研讨并得出相关结论。 由此可见,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大胆选择更合适的区域作为范例,替换教材中已有的内容,以达到顺利、高效完成课堂教学 任务之目的。你的理解很到位,新课标中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很重视,不再像以前那样过于重视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现在某个区域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区域地理的能力.也正是这样,给我们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使我们的教学更能贴近自己的学生,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正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的地理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案,它已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改革的历程和发展动向,表现出:①满足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教育理念;②调整课程目标,适应未来发展;③更新教学内容;④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发生转变等特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计划2007年秋季在全国高中起始年级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我们理解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标准中必须要搞明白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结构,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谈四点:  第一,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主线是针对学科,明确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前后顺序及教学基本要求,而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主线是针对学生,就学生而言在每一个学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国家对下一代无论是10岁、15岁、18岁的少年,他们通过学校教育之后应当实现的目标和要点。  第二,教学大纲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每一学科知识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而课程标准关注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两句话细细品味,内涵是不一样的。学科教育是服务于学科,让学生在学科上得以发展,还是服务于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实现学生的发展,其重心以及所可能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行为自然会有所差异。  第三,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课程标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导。这是本次课程改革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第四,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原则性、规定性和刚性,而课程标准既有做为国家文件的原则性、规定性的一面,但它又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尝试用一种对话的方式、案例的方式、用活动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起到指导性、启发性和弹性。  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对于进一步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第三、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学习目标的说明”,阐明了各目标水平的要求,列举了各目标水平对应使用的行为动词(设计目标时不限于列举的动词范围),教师应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在分析具体内容标准中的目标水平时,一般可以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来判断其学习水平要求,如“概述、阐述、说明”等对应于理解水平,“描述、说出、识别”等对应于了解水平。  第四、正确处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分析的方式进行的,即按照三个领域分别设计出若干个目标,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将目标综合在一起进行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具体地把握教学目标,综合地实现教学目标。今天视频课件中的老师们,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关于这个内容标准,其实有很多要说的,希望我们能够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理解这个课程标准是给谁编的,给谁用的。从一个标准本身它的性质和含义来说,课程标准应该是给教师用的,但是里面的这个内容标准是为学生制定的。在实际中有时候我们会容易会略这一点,以为这个标准就是给老师定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做。还有一点就是在内容标准提出的这些知识范围,有些东西是可以集中学习的,有些东西比较适合分散学习。比如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你可以集中讲,比如说我们专有一章或者专有一节去讲,也可以分散在整个自然地理这个模块里面去讲,结合一些具体的事情去讲它对人类的一些影响。再比如说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有些教材或者我们老师也是专门设一个单元或者一章来讲。其实最好我们能把融合在其他内容比如说工农业生产这些人类的活动、人口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这些东西都可以结合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这部分是一个技术性的内容,也是一种可以贯穿所有地理学科这些所有内容的一种东西。在过去都是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他不太考虑到底它是一个实例,还是一个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内容,有这种含义,或者应该这么理解的课程标准还是有一些的。是在内容标准的理解这一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他即将学的这个高中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个衔接问题可能在自然地理部分更明显一些。在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才能引导我们教学走上一条比较正规道路上去。  总之,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从而有利于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恰当地处理好学科逻辑与学生经验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当然标准的实施,如何由文本变成实践,更有赖于教育实践工作者长期而艰苦卓越的努力。  其实我们更想听听你对新课标的理解,作为一个一线教师,要学习,更要实践,要在学习中实践,也要在实践中有自己的思考,有了思考,理解了新课标的含义,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的实践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五、对于老师们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关于这个内容标准,其实也有很多要说的。希望我们能够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理解这个课程标准是给谁编的,给谁用的。从一个标准本身它的性质和含义来说,课程标准应该是给教师用的,但是里面的这个内容标准是为学生制定的。在实际中有时候我们会容易会略这一点,以为这个标准就是给老师定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做。  还有一点就是在内容标准提出的这些知识范围,有些东西是可以集中学习的;有些东西比较适合于分散学习。比如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你可以集中讲,比如说我们专有一章或者专有一节去讲,也可以分散在整个自然地理这个模块里面去讲,结合一些具体的事情去讲它对人类的一些影响。再比如说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有些教材或者我们老师也是专门设一个单元或者一章来讲。其实最好我们能把融合在其他内容比如说工农业生产这些人类的活动、人口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这些东西都可以结合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还有一个内容就失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这部分是一个技术性的内容,也是一种可以贯穿所有地理学科这些所有内容的一种东西。在过去都是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他不太考虑到底它是一个实例,还是一个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内容有这种含义,或者应该这么理解的课程标准还是有一些的。是在内容标准的理解这一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他即将学的这个高中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个衔接问题可能在自然地理部分更明显一些。在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才能引导我们教学走上一条比较正规道路上去。点评: 新课程标准是编给教师用的,也是编给学生用的,归根结蒂是为教育培养学生用的.  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你所说的也是其原因之一.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老师是需要对所用教材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重新编排,甚至删减或者增加内容.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法教育好学生.  新课标的实施中,教材的作用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用教材的转变.我们在利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学好用好新课标,以前的那种只需要教好教材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