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鸿门宴的评价

如题所述

一、以成败论鸿门宴中项羽,他骄傲,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迂腐,死抱着仁义观念,没杀掉政敌;愚蠢,居然透露曹无伤是内奸。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二、以人性,英雄的理念来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真英雄也。他光明磊落,反对阴谋诡计;待人宽厚,能容忍别人的过错;对刘邦他心慈手软,心存善念;对项伯,他是用人不疑;对樊哙,他是从谏如流;对英雄,他是抛弃阵营偏见真心赞赏。历史上英雄败于小人的悲剧层出不穷,他是令人敬佩的又是令人嘘唏的英雄。
谈刘邦
一、从他收买项伯看,有政治手腕。
二、从他进咸阳后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有雄心(野心),有能力。
三、从他敢于赴鸿门宴看,是个敢于一搏的政治赌徒。
四、从他面对张良的责问,把过错失推给他人的表现来看,是个薄情寡义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政客。
五、从他对项羽的奉承来看,他是变色龙,善于应变。
六、从他采纳张良、樊哙的意见来看,他从谏如流。
七、从他回军营后立杀曹无伤来看,他做事果断,绝不手软。
八、从范增叙述中看,他喜女色,是个流氓。
他是一个成就了大事的小人。�

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项羽自小狂傲自大,年仅二十余岁便口出狂言,以“彼可取而代之”来评论当时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因而其初起时,便自矜功伐,而这又是他被世人评价为“为人不忍“的根源所在。这一点在鸿门宴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为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为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为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为四不忍。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项羽的失败源于他性格的弱点,这也体现在他的用人上。其实项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识人才的人,但他被人蒙蔽了——与项羽有姻亲关系的卑微小人都被项羽委以重任,执掌大权。这样怎能不埋没有识之士呢?

项羽这么做,也源于他的本性。他是以欺诈而兴起的:侍奉怀王而杀怀王;属宋义部下又杀宋义;刘邦入关灭秦当称王关中,他却改封其为汉中王;田荣率众归附,他又斩杀夺掠……他的这一切所作所为使他总感到仇敌就在身边,而不敢一刻放松,左顾右盼,只有自己的兄弟和亲戚可以信赖。但季父项伯却告密刘邦;堂弟项庄不识时机;老友吕马童逼其自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5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
  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帮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公元前206年),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