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用拼音吗?

如题所述

台湾不用拼音,用的是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

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

1950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地区,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

扩展资料: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

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台湾用的不是汉语拼音,是依据中文通用拼音法所研创出之台湾话拼音法,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

扩展资料:

台湾推广

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介母3个,韵母13个)。1986年,台“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

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使之能够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

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准,故有“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后改以北京音为准,“ㄪ(万)、ㄫ(兀)、ㄬ(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第一式

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期间备有“记音字母”,凡三十八,声母二十四,韵母十四,临时用于审定“国音”,当时,以刂为ㄉ,丨为ㄍ,彡为ㄙ,为ㄟ,厶为ㄥ,并未立ㄦ。后将之正式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布。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布“注音字母”,此字母为改良旧日反切而作,用以标注汉字读音,故曰“注音字母”。

凡三十九,声母二十四,韵母十五(新增韵母ㄦ;“一”竖写作“一”,横写作“ㄧ”,以区别破折号“——”),其中,有十六个参考了章炳麟的“纽文韵文:

“ㄌ”、“ㄋ”、“ㄇ”、“ㄈ”、“ㄗ”、“ㄘ”、“ㄙ”、“ㄕ”、“ㄏ”、“ㄧ”、“ㄩ”、“ㄛ”、“ㄟ”、“ㄠ”、“ㄢ”、“ㄥ”

再另取部分汉字得出其余二十三个字母,并造一字母“ㄦ”。

1919年,印行《国音字典》(老国音),注音字母为标注国音之用,亦可名曰“国音字母”,又依音理改订字母次序:

ㄅㄆㄇㄈㄪ、ㄉㄊㄋㄌ、ㄍㄎㄫㄏ、ㄐㄑㄬ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1920年,特开临时大会,从“ㄛ”分出“ㄜ”,初时“ㄛ”兼表两音,令人茫然,而“注音字母”业已颁定,不便再有增加,故于“ㄛ”上方正中加小圆点“·”,以示区别。

后连写成“ㄜ”,注质、月、陌、职、缉诸(入声韵)开口呼之字,“ㄛ”则用于注歌、哿、箇、觉、曷、药、合诸韵中字,又决议“ㄦ”兼做声母,用于转写外文。

1930年,中央常务会议决议,注音字母改为“注音符号”。

1932年,在“编定《国音常用字汇》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帀)”,作为“ㄓ”、“ㄔ”、“ㄕ”、“ㄖ”、“ㄗ”、“ㄘ”、“ㄙ”7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即虚母)。

同年5月7日,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汉语改采北京音为标准,“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不再使用,只用于标注方言。

第二式

1986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地区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

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使之能够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2008年9月16日,台当局“行政院跨部会会议”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提案,确定未来中文译音政策将改采汉语拼音,不再使用民进党政府6年前决定的通用拼音。持续多年的两岸“拼音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注音符号”目前仍为中国台湾地区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是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地区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仍有标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注音符号

                  百度百科——台语通用拼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6
台湾用的是罗马拼音,就是解放之前全中国使用的,而现在大陆使用的是汉语拼音是大陆改的,也把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台湾香港还是用这些原来的。
第3个回答  2013-10-26
台湾人用注音,就是ㄅㄆㄇㄈ

现在有些台湾论坛都会写说禁用火星文
那个火星文有很多就是注音...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
第4个回答  2015-05-27
台湾用(注音符号),内地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