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骨骼的主要特征

鸟类的骨骼是有什么组成的

1、骨骼中空充气,无牙、骨空、尾骨退化、无膀胱等,这极大减轻了鸟体的重量,更有利于它们的飞翔。

2、鸟类的头骨愈合得比较简洁,前肢骨细而长且有龙骨作支撑,整个鸟骨显得结实轻便。由于升力和翅膀的表面积成正比,这使得鸟类的体积一般不会很大,否则前肢过长会带来许多的麻烦。胸骨宽大利于强大的胸部肌肉固着,善于飞行的种类在胸骨上有龙骨突,增大胸骨面积,而不善飞行的种类则无龙骨突,如企鹅、鸵鸟等。大多数鸟类有四趾,拇指向后,便于抓握。

3、颈椎较长且转动自由度很大,这是因为鸟类没有可干活的手,诸如取食、育雏、防御、理毛、建巢等许多工作均由嘴来完成之故。

扩展资料:

鸟类的起源:

第三纪早期的化石记录较少,始新世和渐新世突胸类有较大发展,平胸鸟只有鸵鸟目和隆鸟目开始出现,已发现近40个已绝灭科的化石。第四纪是鸟类极繁盛的时期。大多数现生种都来源于这个时期。平胸类分布于南半球,但是隆鸟类和鸵鸟类的代表在始新世见于中东及欧洲。

现生鸵鸟属的化石曾发现于摩尔达维亚的中新统和广泛发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欧洲和非洲的上新统和更新统。现生种的化石则见于蒙古、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的更新统。不过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00年后中国科学家季强在1997年发现了3块化石,其中尾羽鸟化石最具说服力。

在1998年开美国会议,最终以压倒性得以说鸟是由恐龙进化来的,为鸟类起源得以最终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类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鸟的前肢覆盖着初级与次级飞羽和覆羽,从而变成飞翔的构造,尾羽能在飞翔中起定向和平衡作用。
  现代鸟类无牙齿,尾骨退化,无膀胱,可减轻体重;骨腔内充气,头骨、下部脊椎和骨盆愈合,鸟体坚实而轻便,以提高飞行效率。
  跗骨与胫骨和跖骨分别愈合成跗胫骨和跗跖骨,足跟离地,增加了起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4趾。拇趾向后,有利于抓握树枝。由于趾屈肌肌腱的特殊结构,在栖息时,趾不会松脱。鸟类的取食、梳理羽毛、筑巢以及防御活动,均由嘴来完成,因而颈部较长,有多个相连的马鞍形颈骨,运动极为灵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5
有角质的(喙),牙齿(退化),身体长有(羽毛),前肢变为(翼),体温(高而恒定)。
鸟类主要特征:

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可以迅速飞行,主动迁徙.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器官,
有完善的繁殖行为和方式.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躯体结构:

一:外形:

体表被毛.
颈长而灵活,躯干坚实,尾骨退化
尾趋向退化,后肢粗大
眼大,耳下陷,周围有耳羽.
前肢化为翼,后肢4趾,尾有正羽.
二:皮肤

薄松,缺乏腺体,惟一的皮肤腺称为尾脂腺
有许多的衍生物,如羽毛,爪,鳞片
羽毛的作用:
1.保持体温
2.飞翔器官
3.减少飞行的阻力
4.保护皮肤
三:骨骼

骨骼发达,轻而坚固,有空隙,充满空气.

脊柱,肋骨及胸骨可以保护内脏,颈椎分化大,有愈合荐骨(特有)
头骨薄而轻, 上下颌极度前伸成鸟喙脑颅和神觉高度发达.
带骨和肢骨愈合变形.
四:肌肉

背部的肌肉发达
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
后肢有适宜于栖树的肌肉
有特殊的鸣管肌肉.
五:消化

有角质喙和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
舌上有角质外鞘,但仅燕雀类的唾液中有消化酶
胃分为腺胃和肌胃,外壁是强大的肌肉层,内壁是革质层.
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消化力强,十分的迅速.
六:呼吸

有发达的气囊,产生双重呼吸.
鸣管是气管特化的发声的器官.
肺是海绵状,缺乏弹性,较小.
七:循环

心脏4腔,相对于体重的比例是动物中最大的.心速快.
有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消失.
静脉系统简单化.
1.具有尾肠系膜静脉.
2.肾门静脉退化
有淋巴系统,红细胞是卵圆形,有核.
八:排泄

肾大,肾小球多
肾小叶动脉位于中央静脉附近,分支形成肾小球和出肾小动脉.
尿由尿酸组成.
海鸟有盐腺
九:神经

大脑和小脑表面光滑,大脑顶壁薄.底部发达
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十:生殖

结构:
1.雄性: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开口于泄殖腔.无交配器官.
2.雌性:右侧卵巢退化,

卵在输卵管移动时包围上一层蛋白质层,胚盘永远向上.
第3个回答  2013-10-26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鸟类都有“龙骨突”,就是我们常说的胸骨
第4个回答  2013-10-26
长骨中空,躯干骨愈合成一块,增加飞行稳定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