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得什么病死的

如题所述

其实对于秦始皇的死因到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至今流传甚广的有两种传说:

有人以《史记.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记载为据,认为秦始皇死得蹊跷,是古史上的谜案。其理由是,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查诸史籍,未发现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记载,他的身体一向健壮。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荆轲行刺时,他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逃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才五十岁,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沙丘;在沙丘平台养病时,还能口授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明他当时思维清晰如故,似非患有致命急病。总之,以秦始皇的体质与当时的情况看,还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宫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相传原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战国时,赵武灵王因庇护叛乱的长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于此,欲出不能,又不得食,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其地与外界隔绝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之中,发生不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底究竟谁会在此下此毒手,史书均未有记载,无从考证。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宦官赵高弑君的可能性很大。首先,赵高与蒙恬、蒙毅兄弟有宿怨。据说,赵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后因秦始皇过问,方得赦免。当时,蒙恬威振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为武将任外事,一为文臣主内谋,不仅深得始皇信任,还为公子扶苏所倚重。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这样,赵高惟有投靠秦始皇最宠爱的第十八子胡亥,因为胡亥是除扶苏外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以胡亥来对抗扶苏,这是赵高蓄谋已久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时刻都在寻机除掉扶苏、蒙氏兄弟。其次,始皇在沙丘养病,给赵高提供了一个谋杀的机会。始皇病重,下诏给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显然是想要扶苏继位。赵高明白,此事有关自己的生死荣辱,须当机立断。当时始皇身边仅丞相李斯在侧,而李斯私心重,容易控制,其他侍从均是赵高安插的同党。还有,以赵高当时的处境看,也只能出此一招,别无选择。秦始皇口授诏书给扶苏时,赵高参与其事。诏书封好后,赵高却扣压未发,欲找机会说服胡亥和李斯,矫诏杀扶苏。但诏书不能扣压太久,万一始皇病情有起色,得知诏书未发,赵高就获死罪。万一始皇弥留不死,李斯又未被说服,反而向始皇告发,赵高也要被杀头。所以,只有在劝说李斯之前杀了始皇,才能万无一失。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也不会有人追问诏书的事了。可见,赵高在扣压诏书的一刻起,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赵高作为秦始皇爆毙事件中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曾经郭沫若在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中刚到平源津起身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器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于是一路疲惫交加得赶到沙丘后,只是住宿一夜,第二天就被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右耳流出黑血,而且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置入脑内,秦始皇死了。而幕后谋害者为胡亥为争夺皇位联合赵高将秦始皇置与死地,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清除眼中钉,在这里赵高只不过是一个从犯罢了。

其实,据邹邹分析,当时的胡亥只是一个贪图享受、昏庸无道的公子哥,应该是与三国的刘单一路货色。而赵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师,传授秦朝的法律法规,空闲时间一直向胡亥灌输誓当君主的思想,因为本着为自己出发考虑,赵高作为秦始皇身边上传下达的话筒,其重要性不可而喻,这也是当时为什么秦朝的文武百官都要敬他三分的道理,所以在整个秦始皇被杀案件中,没有赵高的主导位置,单凭胡亥的秘密策划,远远是达不到的。秦始皇死后,皇帝的诏书、玉玺均在赵高手中,那么自然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手中,如果他只是一个单单的小太监的话,可以向胡亥敲一笔不菲的过路费。可他没有,而是胁迫李斯与自己假传圣旨,职责扶苏不孝命其自杀,指责蒙毅不忠命其自杀,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一路返回咸阳之时,尸体发臭,竟然以臭鱼迷惑。回到咸阳,当即昭示天下秦始皇驾崩,陷害蒙氏兄弟,诛杀诸公子,最后竟然陷害李斯,将李斯投狱治罪,腰斩于市,典型的杀人灭口。

那他为什么要杀秦始皇呢?因为曾经他对李斯所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后必用蒙毅为丞相。而他以为曾经蒙毅治自己于死罪未果,当上丞相之后,肯定会怀恨在心,到时候退居二线的秦始皇说话恐怕也不能管用,为保自己性命,只能将秦始皇杀死之后,假立胡亥为君,方可保住自己性命。

真相大白于天下。秦始皇竟然死于一个太监的手上,活脱脱一出宫廷政变悲剧的牺牲品,一代枭雄死得可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可能是癌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