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函谷关有关的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1、紫气东来

《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人,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

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3、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

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

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4、玄宗改元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就想着炼丹成仙,有许多方士道人奉献丹药,全家升迁。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

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带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木”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说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随即改开元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

5、公孙白马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去游学。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一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

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甚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

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扩展资料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参考资料:函谷关-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6

1.公孙白马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去游学。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一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

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甚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

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2.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 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扩展资料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简介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战国时魏占函谷关而锁秦,秦占函谷关而出山东。六国合纵攻秦也全是以函谷关为战场。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都是山东入关中的重要通道,可见函谷关的重要性。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而西头就是潼关。“历史上发生在函谷关的重要战争达13次,而潼关则多达45次。”常驻重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这段峡谷在军事上的作用被历代君主铭记。

参考资料:函谷关-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8
成语典故
(1)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人,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
  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郎中??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3)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4)公孙白马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立论,互相争鸣,使我国古代哲学思潮非常活跃。当时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去游。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什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以后关令知道了此事,决心要治治他。后来,公孙龙从秦国返回,公孙龙出关这天,关令故意站在关前。公孙龙被验过符后,关令不叫公孙龙过关,说:“你要出关,请到别处过。”公孙龙说:“自古从赵国到秦国,这个关是必经之路,我不从此过,还能从哪过?”关令说:“这里是函谷关,不是你说的关。”公孙龙苦笑着说:“函谷关怎么不是关呢?”关令说:“先生不是说过‘白马非马’吗?”这时公孙龙才意识到遇到了对手,但又怕误了赶路,才跪在关令跟前哀求,最后过了函谷关。“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5)终军弃襦
  汉景帝于公元前153年复置函谷关,下令用襦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与少年才子贾谊齐名,并称为“终贾”。一天,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行至函谷关,关吏验过符后,交还给他。他弃之而行。关吏笑他无知。他说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襦。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也任南越大使。重过函谷关时,关吏认出了他,说这就是当年弃襦过关的孩子,随从大呼:“这是出使南越的大使,不许胡说。”关吏大惊,忙跪拜送出关门。以后,灵宝人教育孩子都肯说:“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
(6)玄宗改元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就想着炼丹成仙,有许多方士道人奉献丹药,全家升迁。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带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木”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说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随即改开元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28
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但秦国在函谷关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可见其战略影响。 由于函谷关易守难攻,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怀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提的关亦是函谷关,之后刘邦先入关中,不过并非直入函谷关,理由即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加上关内即是秦的首都咸阳,护守函谷关的秦军必是精锐,为避免攻坚,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不过,项羽不满刘邦先入关,设下鸿门宴,但又不愿违逆楚怀王当初的宣告,因此在册封时将刘邦封为巴王,之后封为汉王,虽然巴、汉两地也属于关中关内(函谷关以西),但当时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与秦朝专门用来流放罪犯的地方。不过刘邦仍然在汉中成功积蓄力量,最终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项羽。 西汉建立后,在函谷关边设县,称弘农,治弘农郡。东汉末年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强行将汉献帝从洛阳迁到长安时,就以函谷关坚固易于防守为理由。三国时代,曹魏曾在附近建关楼,常被称为新关,与秦函谷遥相呼应。此后两千年间,地势险要的函谷关常常成为军事争夺的对象,包括唐代安史之乱,甚至抗日战争等.
第4个回答  2019-03-10
1、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人,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

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