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要立刘禅为太子

如题所述

刘备,三国时期开国蜀汉开国皇帝,也是政治家和史学家。刘备在跟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义之后自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又带兵攻打曹操。由于他的知人待士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建立了蜀汉帝国。刘备在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儿子刘禅也被立为太子。据历史记载,刘备有四个儿子,那么他为什么要让刘禅成为他的继承人呢?

刘禅,小名为阿斗。刘备的继承人,在刘备去世之后成为了蜀汉的第二位皇帝。至于说,为什么要立刘禅为太子,我们从《三国志》中就可以看出些答案。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说:诸葛亮在射君面前称赞了刘禅的智慧,射君又把诸葛亮说的话告诉了刘备,刘备听后很高兴,就勉励刘禅。刘备认为诸葛亮不是那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所以非常相信诸葛亮的观点,因此他也认为刘禅不是一个愚钝的人,所以就立刘禅为太子。当然除了一个,还有一点就是刘禅是刘备的长子。

刘备的皇帝之路无疑是成功的,靠着脸皮厚,肯下工夫在别人脸色下行事,最终获得了一个皇帝的职位。但讨伐东吴,他却败得一塌糊涂。不但带去的将士死伤惨重,连他自己也只剩下半条命了。当他带领残兵败将退到白帝城时,大限已到。这一年是223年(蜀汉章武三年)。他把诸葛亮找来,对他说出了下面这段话,这段话足足争议了将近两千年。

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说,你比魏国的曹丕厉害多了,必能完成我的志愿。如果刘禅可辅,你就帮他,如果不行,你就自己当皇帝吧。

许多人都对这段话有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太信任了,所以才敢于说出这样的话。

第二种观点认为,刘备对诸葛亮并非完全信任,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让诸葛亮背上沉重的包袱,动弹不得,只能是为刘氏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种观点认为,刘备是想试探一下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当时面有喜色,就立即命人把他推出去砍脑袋。

诸葛亮和刘禅的父亲刘备的君臣关系,可是说是千古佳话,被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称赞。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最完美和谐的君臣关系。刘禅与诸葛亮是君与臣的关系,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实际上刘禅也是在帝位42年,诸葛亮在世期间他几乎放权给诸葛亮,事事都听从诸葛亮的意见。

葛亮曾经一度排挤托孤之臣李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际是安排了两个大臣:诸葛亮和李严。他们的分工是诸葛亮主管政务而李严主管军事。后来李严被诸葛亮排挤出政府之外并且削职为民。“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是诸葛亮独揽政权的开始。

诸葛亮在刘禅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除了表明了自己北伐的决心之外还向刘禅推荐了宫中和府中的托付之人。这也是说自己在的时候所有事情由我所决定,我走了之后也会有人代替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成,根本不需要刘禅过问的。这像一国之君吗?

诸葛亮对自己的处罚是降职而不降权。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他也自动的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自己上表降了自己的职务,但并没有减少自己的权利。那么,自己给自己的这个处分是有名无实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3
刘备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白手起家,让人称赞不已。后来率军攻下成都之后,听说曹丕篡汉自立,于是在群臣的拥戴下,也做了皇帝,国号大汉,史称蜀汉。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便立刘禅为皇太子。三国志上说: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大概意思是:建安二十四年,先主自立为汉中王,封刘禅为王太子。等到做皇帝的时候,就派诸葛亮做使臣对刘禅宣布:皇太子刘禅,我们大汉王朝遭到时代的磨练,贼子们纷纷篡夺神器。国家没有主人,众人拥戴我做皇帝,我就任命你做国家的储君,来继承宗庙,整肃国家。希望你恭敬地听取丞相的教诲,做一件事要考虑多种好处,你一定要好好的努力。那么刘禅为何要被刘备立为皇太子:其一,刘禅是刘备健在的大儿子。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刘备有过儿子,但是有的都被敌人虏去或者战死了,当年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就有记载: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古代时“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可见刘备早有儿子,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99年,距离刘备称帝221年,完全有22年,和刘禅的年龄不符合,可见刘禅不是刘备的大儿子。其二,刘禅小时候很聪明,《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其三,刘禅小时候受到刘备的刻意栽培。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其四,刘禅有称皇帝的好运气。当年刘禅降生的时候,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怀孕而在新野生了刘禅,乳名“阿斗”。 现在的新野县还有个地方叫“太子阁”,那是甘夫人降生刘禅的阁楼,后来毁于文革。其五,和刘禅相比,其他的儿子刘理、刘永比较年幼,况且刘理和刘永几乎没有社会背景,立他们的话也不会受到群臣拥护,而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刘备最喜欢的女人,尽管甘夫人不是大老婆,可当年在荆州的时候,就格外疼爱。其六,和刘禅相比,刘备的养子刘封也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立下大功,可惜他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刘备一生戎马倥偬,打下江山当然希望自己儿子去继承。于是借故把刘封给斩杀了。历史记载:刘封来到成都后,诸葛亮顾虑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怕他日后威胁到刘禅的地位,造成日后祸患,劝刘备要及时将其除掉。儿子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刘备为自己儿子找了很多人进行辅佐,并且有了诸葛亮这样的智囊进行帮衬,可惜仍然有国家灭亡土地沦丧的命运,看来国家大事并非有哪些独断专行的人决定的,那些人虽然决定了一时,决定不了一世,关键还在于民意。刘禅后期当邓艾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老百姓居然很少有帮着政府说话的,可见刘备一心一意找到的皇太子,居然是个不成器的阿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