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如题所述

【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素质和良好的医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 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痊愈。结论 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能够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关键词】护士 患者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预防、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一、心理护理的意义除生物致病因素(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如高温、放射线、各种毒物)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导致疾病因素中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从医院临床范围来说,要求护士能通过护理措施,使病员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使病员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和治疗手段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护士良好的语言、举止、态度能解除病员的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例如忧虑、焦急、怀疑、消极、睡眠状态等)。使之转变为积极的、乐意合作的有利于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当病人住进医院里,护理人员日夜守候在他们身边,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却,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常常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二、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慢性病如脑血栓、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多数病性顽固、容易复发,药物疗效较差,故患者多有焦虑不安,治疗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世思想。做好心理护理应注意以下两点:⑴关心体贴患者: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造成的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佳的状况。通过交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更多,能适应医院的生活,是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家庭状况及社会背景的患者实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收到一定效果。例1.患者,女、58岁,患有脑血栓。症状是左上肢和左下肢活动不便入院,患者因在家中承担家务,因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经常哭泣,食欲极差。我们考虑到患者这样下去将出现营养不良。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劝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入康复,及早能自理,以免拖累家人。帮助病人做功能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上肢和下肢都能活动了,患者能自理了。患者很开心。心理疏导对度治疗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例2.患者,男,38岁,患肺结核多年,本次以咳嗽、反复咯血入院。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觉得自己濒临死亡。我们一方面给予积极的止血治疗;一方面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对疾病的好转产生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一天后咳血解除,患者的恐惧解除,病情一天天的好转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护士的素质要求要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另外,护士还应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医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善于敏锐地观察和分析病员的心身两方面的动态变化。不断地掌握和解除病员的心理压力。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彬彬有礼的谈吐,文雅的风度,这样的护士在患者中必得到信任与尊重。他们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必将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入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而大量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所以要想得到患者对治疗的主动配合,消除恐惧心理,除去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解释和劝慰外,护士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对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护士必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患者最有效的精神慰藉。四、心理护理与医院管理⑴积极创建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休养的场所。病房中的各种噪音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而且给患者带来烦躁和不安,是极其有害的。尤其是医护人员间的谈笑声音,更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和消极情绪,对疾病的转归十分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减少噪音。做到说话轻、放物轻、走路轻、关门轻。⑵为患者提供可口的饮食患者一般食欲较差,对饮食要求更差,护士要了解每个患者的饮食爱好和个人习惯,为了保证供应患者组织细胞修复所需的能量及疾病消耗的热量,患者饮食应从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为宜。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特殊饮食需求及不同地区,患者的特殊饮食习惯,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给与照顾,可有助于增进食欲,使患者能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