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
施耐庵和罗贯中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目前难以定论,但还是请您提出一个初步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答:如果希望说得相对正确一点,那就应该说,是集体创作。不过这个集体是个特别大的集体,从时间上说,上起北宋末年,下至明末清初,长达四五百年;从空间上说,东至东海海滨,西至太行西岳,南至长江下游,北至长城内外;纵横好几千里。在这个时空之内,有不计其数的作者都为写成这部大书出了力,把他们的心血留在字里行间。不过这些作者相互之间都没有见过面,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那些说书的,天天都在说,天天都在修改;那些演戏的,天天都在演,天天也在改进。凡是改得好的,比较成熟的故事,最后都写进了书里。这本书稿又不断地被加工,加工者,大都是流落江湖的文人。说这个大创作组总数有千百人,一点也不夸张。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开过会,没有商量过创作计划,一切编写,修改工作都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规律默默无声地进行,自己修改前人的创作,又让后人来修改自己的创作。有许多地方,后人修改前人的书稿是改好了,但是也有改糟了的地方,还不乏改来改去,重复劳动,白费工夫。所以一改再改,改了几百年,直到最后成书,还存在以下这些毛病,或者叫做不足之处。
一、前70回既有人想反上东京,夺了帝位,也有人朝思暮想,希望招安。下半部中亦复如此。不仅全书没有统一的主题,前后两部分全都没有统一的主题,造成聚讼纷纭,至今还得不出一个明白的结论。
二、此书真正精彩的篇章,不过是40回之前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这以后许多攻城打仗的情节,都是那些民间艺人所不熟悉,只是为了拉人上山凑数才安排的。所以就精彩不起来,怎么修改也没有用。
三、那些民间艺人所塑造起来的人物,总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毛病,因为他们平时所接触的只能是这些江湖人物。只有林冲是由后来的加工者江湖文人所塑造起来的,他一出现,立刻后来居上,成为全书的中心人物,逼上梁山的典型。
四、人物太多了,反而成为负担。如果只有36个头领,不勉强凑民108个,此书必然精彩得多。前重后轻,是此书一个难以克复的大缺点,那个决定把36人扩大为108人的决策者应该对此负责。
五、此书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是由许多小故事堆砌而成。有些小故事十分精彩,但是组合在一起反而被冲淡了,凡是由民间小故事聚合而成一本大书的著作都有这种毛病。如果像扬州评话《武十回》那样,把精彩部分尽量发挥,艺术上的成就必然更大。
六、综观全书,其中某些故事似有重复之嫌。例如两个红杏出墙的女人都姓潘,其中一些情节也颇相似。这绝不是作者为了卖弄才华而故用险笔,实在是把许多小故事揉合在一书中而出现的难以避免的漏洞。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陈松柏《〈水浒传〉作者研究八说》一文说得既十分周到,又精简扼要。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问:如果要您答复,这本书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您会怎样回答?
答:我认为此书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在宋、元、明三代的长期中逐渐积累,逐渐修改而完成的。民间艺人编写成许多水浒故事,这对最后成书,起了主要作用。江湖文人把许多故事编纂成为一书,对于最后成书,只起了次要作用。把此书的作者说成一两个人——罗贯中或施耐庵,既非事实,也不公平。
问:对于施耐庵的问题,现在说法不一。有人主张继续探讨,有人认为无此必要。您的看法如何?
答:我的看法是无此必要。有人说,经过考证,确有此人。我认为:我们要找的,是《水浒传》的作者,而不是施耐庵其人。如果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水浒传》的作者,则我们找出了施耐庵又有何用!还有,我们不探讨施耐庵的问题,但是并不反对别人去探讨。我们虽然没有探讨这个问题的计划,如果别人进行探讨,有了出乎意外的收获,那也是大好事。
我认为: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研究作品的本身是主要工作,探讨作者的情况是次要工作。如果探讨作者的情况已经山穷水尽,再无发展了(对《水浒传》作者的探讨已是这种情况),难道我们对作品的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了吗?当然不是。了解作者的情况,对于研究作品本身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随着作品的不同,探讨作者的情况作用也不一样。研究《红楼梦》和《儒林外史》时,了解作者情况十分必要,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是由作者一手写出来的(暂不谈读书的问题)。作品本身常常是作者的自传,了解作者对于了解作品确实非常重要。研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情况就不一样,它们的作者不是真正的作者,只相当于现代的一个编书者或责任编辑,他与作品的内容关系不是那么密切,因此,了不了解作者情况,就不十分重要了。更何况《水浒传》的作者施、罗二人还不是真名,而是托名、化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4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评价: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铤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作品:
·《平山冷燕》 ·粉妆楼
·《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
第2个回答  2008-07-12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水浒传》原名《荡寇志》在当时为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
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一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的其他著作据传还有《志余》《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作品,甚至有人说他还参与了《三国演义》的编撰,这些都是其墓志铭上所言。究竟是否真实可信,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研究。
第3个回答  2008-07-15
施耐庵

施耐庵
(1296~1371)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878746.html?si=2

第4个回答  2008-07-12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一、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代郎瑛的《七修类稿》有类似的记载。二、稍后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徐》、王圻《稗史汇编》等都认为是罗贯中作。三、万历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则又说是施耐庵作。四、明末清初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又提出了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目前一般学者从第一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但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施、罗两人均系托名而实无其人。

前章所述罗贯中的生平已觉难详,有关施耐庵的事迹更属渺茫。明人除了较为一致地肯定他是杭州人外,其他未曾提供一点可信的材料,连生活年代也有“南宋时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南宋遗民”(许自昌《樗斋漫录》)。“元人”(李贽《忠义水浒传叙》、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等多种说法。后人或说施耐庵即是南戏《幽闺记》的作者施惠,或说就是宋末元初《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从本世纪20年代起,出现了施耐庵是苏北兴化人的说法,但有关材料可疑之处甚多,多数学者持否定的态度。

选自袁行霈主编的大学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第47-48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