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如题所述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师、博士 侯晋雄在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几乎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无尽的工作烦恼,因而对从事的职业与本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倦怠感与消极情绪,如身心疲惫、精神萎靡、悲观失望、困顿厌倦、烦恼焦虑、多疑易怒、心情压抑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引起全社会和每个人的高度重视。一、随处可见的职业倦怠症状“职业倦怠”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美国学者玛勒诗等人在此概念基础上归纳出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衰竭表现为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缺乏活力,情绪资源耗尽,常伴有挫折和紧张感;去个性化实质上代表人际交互作用不良;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感觉无助,自尊心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一)上司严厉 下属恐慌上司适度的严厉,可以让下属奋发向上,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严厉,则会让下属人人自危,陷入不必要的精神恐慌和心理折磨,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二)劳逸反差 无所适从这样的情况,相信不少人经历过。周末的放松悠闲与周一的忙碌紧张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人们内心的适应机制无法迅速调整恢复,从极度放松转变为极度紧张,从而产生抵制和不适应现象。表现为对星期一产生厌恶、抵触和反感,休息日害怕星期一的到来;周一感觉休息不足,不愿起床,上班迟到;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等,这是典型的“星期一综合症”。(三)长期过劳 精疲力竭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占据生活中的一切。长此以往,健康透支,动力枯竭,心有余,而力不足。身心出现不良反应是每天忙得团团转的人们极易患上的症状,是典型的“过劳综合症”。(四)兴趣消退 厌倦滋长有的人刚到公司时,精神饱满、热情十足的投入工作,是因为希望能够受到重用,获得提拔。当这一切都得到满足以后,便失去了工作热情,对枯燥乏味的工作厌倦起来。他们选择工作,根本原因是着眼于公司的知名度和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出于对工作内容的真正热爱。一旦自己的心理预期实现之后,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和倦怠起来,这属于典型的“职业厌倦综合症”。二、职业倦怠 症出有因 马勒诗和雷特早期研究发现,工作的负荷、报酬、社交机会、公平、个体是否与职业匹配、个体人格个性等因素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一)压力大 空间小 1.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能在工作时间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让这种现象持续,不但会打乱既定的工作程序,更会扰乱心理,在不断的工作压力下,恶性循环,加上工作环境的不确定、不可控、突发事件等,必然对工作产生无从把握之感,心生倦怠。2.培训机会少。当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又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职业培训时,不但难以提高职业素养,更难调动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觉得工作乏味,兴趣全无。3.提升空间小。当在某个工作岗位呆的时间长而看不到任何提升希望,工作成果无从表现,工作成绩因职业提升空间太小而无法得到相应回报时,便极易导致工作动力缺乏,于是在工作上就没有了热情和主动,表现出工作消极,对工作拖沓应付。(二)付出多 回报少 1.物质条件不够好。物质保障是人最基础的需求,一个人只有保证最基础的待遇水平和物质条件,才能尽可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收入水平不能保证基本的消费水平,物质条件差,人们就难将心思直正投入到工作中去。2.贡献与收入不对等。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劳动者的收入应与其贡献程度成正比。如果投入大而产出小,便找不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很容易导致工作热情逐渐降低,产生职业倦怠。(三)期望高 认同低1.受尊重和角色认同感不够。认同感也是影响倦怠程度的重要因素。当理想与现实有差异,个人理念、价值追求和职业有冲突,或者感觉分配等方面有失公允时,这种不被认同感也会使人们对职业的倦怠指数提高。2.成就感和归属感不足。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直接关系到他能动性的发挥。当一个人无法通过努力来获得收益最大化时,他们就会尽量少地付出以取得相对收益最大化。这样,在不经意间,成就感和归属感便逐渐降低,倦怠随之产生。(四)个性强 烦事多不要忽略自己的个性在职业倦怠症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您有完美主义倾向,万事都力求最好;对自己和世界持悲观主义态度,常常容易失去希望;不相信他人,事事都要自己上阵,不愿授权他人分担工作;总是力争上游,永当最佳,那么更容易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产生职业倦怠。个人有时也免不了出现一些影响工作的情况,如恋爱危机、人际关系危机等,都可导致员工某一时间段情绪出现波动,家庭的原因如婚姻危机、子女问题、父母抚养等等,这些都会让员工无法安心地去工作,导致职业倦怠。三、缓解心理压力,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一方面要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关爱,另一方面需要个体进行自身的心理调适。(一)体现关心关爱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需要群体的温暖,身在单位或部门,个人需要领导的关爱与同事间的帮助与关心。1.坚定信念 乐观情绪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对困难的藐视,对前途的乐观,来源于领导者的自信,显示出团队的强大和力量。乐观自信的领导者,能够将乐观自信灌注进团队,不但可以温暖人们的心灵,更能成为人们战胜困难与倦怠情绪的武器。2.以诚待人 人文关怀被关怀,是每个人内在的特殊动机和需求,有时最能打动人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人文关怀。领导者只有充分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实施人文关怀,如人性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工作以外的活动、关心下属的个人生活、关注其压力状况等,才能调动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二)自身心理调适自身心理调适是从个体自身的因素出发,旨在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从而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1.选择快乐 减缓倦怠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但是很多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痛苦、别人的快乐,并为此而嫉妒、埋怨、不平。其实人人都一样,工作中的压力无处不在,当压力与烦恼同行时,就只有看你如何选择了。选择了烦恼,压力就会增加;而选择了快乐,压力就减少了,职业倦怠也会随之减缓。2.成就动机 降低倦怠成就动机是个体远离倦怠、克服障碍、施展才华、自我实现的愿望或趋势。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从而避免消极倦怠情感的倾向性。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成就动机指向,要尽力追求成功。这样一来,你不管拥有的是成功或失败,你都会因为有了努力的方向与动力,使压力感和倦怠感有所下降。3.暂放压力化解倦怠给心灵松绑,歇一歇,暂时放下工作,调适舒缓压力,以一种愉快的心态重新投入生活和工作,这是化解职业倦怠必不可少的方法。4.分解工作 分解倦怠天大的事情一人扛,不是现代职场所应效法的榜样,要学会把工作分解,与大家共同完成,这不是推诿,是信任与团队意识。在适当放权的过程中,不但能体会协作带来的轻松,更能有效应对职业倦怠,不然,老一个人扮演“重任一肩挑”的角色,久而久之,不厌倦才怪。5.积极暗示 远离倦怠暗示的力量可以激发出人类非凡的潜能,并由此克服职业倦怠,让人不断超越自我。结束语:职业倦怠具有不胜枚举的负面症状和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随时感受来自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关爱,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基础;而个人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是解决自身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