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摘要]认知科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机能,它是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通过选择性模仿、内隐学习等手段获得的。文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以及儿童双语教育这一热点问题。  [关键词]认知科学;语言能力;儿童语言习得;儿童双语教育    一、引言    在儿童的最初发展过程中,语言习得是包括认知发展在内所有发展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儿童未经成人教授,便能系统习得母语的语法规则。能说出他自己从未听到过的话,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什么使儿童具有习得母语的能力?儿童是怎样习得语言的呢?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吗?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不同的理论支持者各抒己见。本文拟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剖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并对儿童双语教育领域进行一些探讨。    二、认知科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诠释    心理认知过程与机制在语言习得研究伊始就受到关注,因为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新进展使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认知加工研究范式认为可以把习得看作是个体对语言规则的认知加工过程。语言规则的习得不仅取决于规则本身的难易程度,更取决于个体对这些语言规则的认知加工方式。这是一种注重习得动态过程的研究范式,其关注焦点是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怎样掌握目标语规则,并对体现这些规则的构成形式和功能映射(mapping)属性以及这些规则的性质是外显的(explicit)还是内隐的(implicit))进行研究和探索。这种研究范式认为,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都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语言与认知密不可分,语言处理过程必须运用基本的认知能力。其次,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认知过程,其研究的焦点就是描述并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该研究范式用了“加工(processing)”“表征(representation)”等心理认知过程概念来研究语言习得过程。  儿童语言习得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学等许多相关学科。认知科学认为儿童语言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而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具体而育,认知理论更为强调儿童说话能力的发展与儿童在环境中主动经历的事情有关,这些直接经验被“编码”到儿童的思维中,促使儿童的发现逐渐从经验转化成词语表征。因此,不要片面、静止、被动、孤立地看待儿童的语言习得,语言行为是受到规则支配的,语言能力不能独立于认知能力之外,而是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语言习得是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以句法结构发展为核心的语言发展也源自认知结构的发展,但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包括吸收(assimilation)、接纳(accommodation)和方案应用(the use of schemes)三个过程,每个过程中儿童的思想都有不同的变化。方案是指儿童为探索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不断重复的动作,比如抓、吸吮、投掷等。这是儿童的思维方式。通过多个方案的运用,婴儿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从单个方案到多个方案的综合运用,儿童思维的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适应性包括吸收和接纳两个过程。吸收是指在旧的思考、行为方式中增加新的信息;接纳是指调整、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或学习新的方法以适应外界新事物。认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吸收和接纳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初生婴儿对外探索的可用方案非常有限,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不能吸收的新信息量日益增多,他们将无法通过现有的方案满足其好奇心,于是儿童开始逐步吸收、接纳以前无法处理的信息,当新的平衡建立时,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就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其结果是加速了他们语言习得的步伐。  儿童的大脑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这是儿童语言学习敏感期的生理基础。总体而言,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为0-5岁。1岁以内的婴儿会辨认口语中的单词和其他较小的语言单位,并对母语的韵律产生敏感;6-9个月的婴儿能对语言输入的特征进行处理;9个月的婴儿能关注音位顺序;12个月左右的婴儿可说出最初的词汇。此后,婴儿的词汇量以平均每月1-3个词的速度缓慢增长;到了2岁左右(尤其在18-24个月)婴儿能理解和表达的词汇量猛增,语言学习迅速而有效。到2岁半时,儿童已会造句。句子中的形容词、名词及名词短语、介词及介词短语等都能以与成人相类似的结构形式出现。    三、儿童双语教育的认知分析    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新经验都具有极度的开放性。他们更愿意接受新游戏的规则,很容易将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想。这种开放性主要来自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以及他们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受到所获得的习惯和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变得更加依赖于具体的动机和系统化的学习。可见早期儿童是具有更多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和可能的。同时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也使得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心理负担较小,与成人相比,他们不会或较少顾及面子问题。因此,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如能根据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进程,适时地给予语音、词汇和语法刺激,可以在此敏感期内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敏感期间,儿童习得双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两种语言(如英语、汉语)同时学习可相互促进,因为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任何语言都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有了语音,语言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感知。更多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习得语音是进行言语交际的必要条件。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而词是语言信息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语法是词形变化法和句法规刚的总和。词汇只有通过语法规则组织起来,才能表达思想。双语教育能加强语音、词汇、语法的刺激并进而加速激活儿童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其次,双语教育提供儿童新的语言媒介,扩展儿童表达手段。习得双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语言使用空间,而且保证了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儿童在学习外语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模仿能力强,他们能模仿英语的语音,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简单的英语;二是听觉敏锐,他们能分辨出语音的区别,这对英语的学习很有帮助;三是心理上的障碍少,极容易吸收和学习英语。这些特点有利于儿童从小就学习外语并掌握一口好的发音,有利于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  但是,儿童的双语教育客观上也有一些弊端。一是双语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与儿童认知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