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宗尧问:研究甲骨文同时又研究周易的专家有哪些?

吕宗尧问:研究甲骨文同时又研究周易的专家有哪些?

吕宗尧问:研究甲骨文同时又研究周易的专家有哪些?

甲骨文、周易有需要共同研究的命题吗?

如:甲骨文中有关于周易的记载吗?周易中有关于甲骨文的记载吗?甲骨文中有关于掌三易、河图洛书的记载吗?字学在前还是易学在前?还是同时?等。

这些问题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请大家、甲骨学专家、易学专家、甲易学专家指导。

甲骨和简帛中都有周易内容及古筮内容,帛书周易是现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发展,以甲骨简帛研究《周易》成为风气,数字卦即其中重要部分。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中的“中方鼎”铭文末有两个奇字,学者未能释出,后来郭沫若谓“末二字殆中之族徽”。这种带奇字的铜器逐渐出土,1956年,李学勤《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指出:“这种纪数的辞和殷代卜辞显然不同,而使我们想到《周易》的‘九’、‘六’。”1957年唐兰于《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一文中,搜集若干材料,认为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文字”,而且是“殷和周以外一个民族的文字”。1978年底,在长春召开的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张政烺发表《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短论,第一次具体运用《周易·系辞》所载八卦揲蓍法原理来解释周原新出土甲骨上的这类纪数符号,确认它们为八卦的数字符号,但“当时手头无书,无从准备”,“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多少问题”。回到北京,张先生逐渐把甲骨、铜器上有关材料搜集起来加以考证,撰成《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一文,系统讨论了数字卦问题。
目前,有两个“表”较系统,集中收集和排比了甲骨、金文中的易卦材料。一是张政烺在所撰《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中的“甲骨金文易卦材料汇编”;其二是张亚初、刘雨在所撰《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中的“商周八卦符号登记表”。此二表不免有些重复,但由于各自分析角度不同,易卦材料排列顺序也有一些差别。
经张政烺研究,周人“作邑必先占卦”,“邑”的建立又与氏族联系在一起,氏族名称又和封土分不开,因而,“卦和采邑是分不开的,卦是采邑的名字”。“周人以卦名邑,以邑为氏的事实,按之古书,大抵皆合,不相矛盾”。张指出,郭沫若的“族徽”说、唐兰的“氏族徽号”说也是正确的,只不过这种“徽号”原本是易卦罢了。
具体研究很多,如淳化陶罐、扶风合沣西卜骨筮数所代表的揲筮法称作揲筮法乙;殷墟甲骨、陶器、岐山卜甲合西周金文筮数所代表的揲筮法称作揲筮法甲,有无“七”是区分甲乙的标志,这是李学勤先生的观点。
张立文认为,“比较数字卦(筮卦)、江陵天星观战国时楚墓竹简《周易》、阜阳简《周易》,帛书《周易》,通行本《周易》挂画表示演变进程大致是从数字卦画到天星观合阜阳所本《周易》竹简到帛书《周易》到今本《周易》。
张亚初、刘雨对“文王重卦说”提出质疑,韩仲民结合他对帛书《周易》研究,认为重卦之说不可信,邓球柏则与之反。
其他如卦序(即六十四卦先后顺序)也是甲骨金文简帛对《周易》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